党建首页 > 基层党建

徐汇区枫林街道:创新推行“门长制”夯实社区安全线

2020年5月20日 00:00  来源:徐汇区委组织部

    (上海基层党建网)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小区门卫是守护居民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推动精细化治理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场域。早在疫情发生前,徐汇区枫林街道就创新推行了“门长制”,通过居委、物业先行协同、“两长一员”分工配合,为居民守好门、夯实小区平安最直接、居民最关切、离居民最近的小区入口安全。疫情期间,“门长制”更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了治理效能,不仅有序应对、有效胜任了社区防疫工作,舒缓了社区“人少任务重”的防疫压力,也为“平战结合”深入推进小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治理经验和工作抓手,为以居民为中心构筑社会共同体打下良好基础。

    门长制是什么:“门口配置”两长一员,安全利民责任实

    所谓“门长制”,是徐汇枫林街道为了落实住宅小区的大门安全值守责任而开展的基层协同治理创新探索,通过在小区门口配置“门长”力量,强化小区入口安全维护以及小区平安动态巡查,以提升小区公共安全度和居民安全感。疫情防控期间,“门长制”更是将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测温筛查、出入登记、人员排查、快递领取、车辆管理、平安巡查、安全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门长制的逻辑起点是“社区议事”。徐汇区枫林街道之所以推出“门长制”,最早来源于社区议事会上,居民代表提出不少居民反映目前小区门卫由于安全责任不明确、责任落实难到位导致门岗“虚而不实”。为此,在社区议事会上,分片管理的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第一时间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迅速抓紧研究并提出推行“门长制”的动议。街道负责同志尔后及时与社区居委、物业等部门协商,通过发挥居委在小区中安全治理的“法定职责”、居民信赖基础和动员力,以及物业在小区安保中的责任主体身份,为“门长制”的推行提供了正当性来源。

    门长制的关键一招是“责任细化”。与卓有成效的路长制、河长制类似,门长制也致力于社区内各类治理力量的深度整合,门长重新细分了每个值守人员的任务,重新定位了不同值守人员的职责,围绕社区居民的小区入口安全诉求,改变和解决多元松散治理下的责任不明确、分工不具体的管理现状,告诉每个值守人员应该做什么、具体任务是什么、如何相互配合等,从而真正落实管理责任。

    门长制的组织架构是“两长一员”。门长,顾名思义是守护大门安全、呵护小区平安的负责人。而枫林门长制中的负责人,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长一员”的管理体系。总的来说,枫林街道门长制是由门长、值班长、安全员分工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值守小区大门,守护小区安全。就三者关系而言,门长由居委和物业会同确定,是总负责。值班长,对门长负责,接受门长任务指派,督察安全员履职。安全员,则对值班长负责,接受值班长任务安排。

    门长制的工作内容在于“安全利民”。职能内容方面,门长,一般由各小区管理骨干力量担任,主要负责小区人员出入及小区面上安全、整合志愿者及其他各类人员等服务力量,参与出入小区人员管理,明确任务分工,协调各类矛盾有效处置。值班长,一般由门卫人员担任,疫情期间主要负责体温监测及留痕等工作。安全员,主要由下沉干部、居委干部、物业及各类志愿者担任,也有居委组织发动小区党员参与,在疫情期间主要负责劝导人员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对进出车辆加强管理,认真落实门卫登记制度。

    门长制怎么做:“门口+亮证”显性服务,社区居民信得过

    管理力量聚门口,让居民找得到。疫情期间,小区里的工作力量比平时多,来自区级机关、街道、社区单位、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的工作人员都在携手支援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如何落实,怎么让居民找得到呢,徐汇枫林社区门长制的对策是,工作人员站小区门口定点服务,以此解决“上哪找工作人员”的问题,通过两长一员固定值守在门口服务,让居民有需要可直奔小区门口寻求帮助。同时,适时开展小区安全巡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工作人员亮身份,让居民信得过。疫情期间,门卫工作人员跟居民打交道的机会大大增多,包括排摸住户信息、进出人员体温检测、返沪人员信息登记等,面对并不熟悉的工作人员,居民对隐私的顾虑如何打消呢,门长制的对策是,分别制作门长、值班长、安全员三张挂牌,当日两长一员挂牌上岗,以此解决“找谁才可信”的问题,使居民无需了解复杂的排班表,只需要看工作人员脖子里挂的身份牌,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应该找谁办事。

    提升服务感受度,让居民觉得好。在推行门长制的过程中,群众安全感和感受度始终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效果来看,“门长制”推行后,小区门口的安保力量、疫情期间的防控力量肉眼可见,确实让居民们感到更加安心,不少居民表示:“有门长替我们守护小区,我们也更踏实。”

    门长制好在哪:“门口治理”平战结合,精细治理新抓手

    门卫变门长,治理心态从消极到积极。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念下,小区治理各方力量对社区的“主人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称谓的微调引起的是主体定位变动下的参与心态的变化,对值守人员来说,“门卫”的定位,更多地体现为职业义务,对象限于小区大门,表现为工作边界下完成任务式的消极辅助者心态,而“门长”的称谓,则更多地体现为“岗位权力”,对象是小区居民,表现为赋权前提下守土有责式的积极主人翁心态,工作推动更有意愿。在小区居民眼中,值守人员在被赋予门长职权后能力范围随之拓展,工作内容与己相关,因此居民参与心态也更加积极有指向。

    一人变多人,治理力量从分散到整合。居民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但也始终面临多元参与但力量不足、资源有限但责任过重等矛盾。过去的门口管理,更多的体现物业责任,居委并不在场。过去的小区治理,则体现为居委和多元社会力量各行其是、主要职责不相联通。门长制通过居委和物业的“前置统筹”,将有限的治理力量明确集中,统一分配在门口,对于分散在居委会、物业和志愿者队伍等中的多元小区治理主体来说,可以有效推动小区治理资源的集约化、减少内耗,实现深度整合,降低居民的参与成本、减少小区中的多元力量的割裂感,增强面向居民的小区治理界面的一致性。

    门口变“平台”,治理空间从不显现到天天见。门口是小区居民、物业居委、快递家政、社会组织进入小区的必经之处,具备天然的“多元参与”空间优势和信息搜集据点优势。门长制下,门口不仅作为小区的物理入口,更作为小区的信息入口、疫情的防控窗口、社区的参与接口,将治理空间置于居民“每日可见”的小区门口,治理参与从专门参与转向“路过即参与”,在不额外增加治理路途和空间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降低治理参与成本,促进“治理天天见”。

    应急到长效,治理主题从防疫到小区治理。从发展历程和前景来看,门长制始于小区安全隐忧,历经防疫考验,最终可能走向小区治理平台。起初,回应居民提出的小区安全诉求是推行门长制的主要动因。随后,疫情大考来临,门长制蕴含的小区治理优势集中彰显,两长一员配合默契、工作有序,居民参与成效显著,守住了疫情防控退无可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及以后,需要好好提炼疫情期间门长制的有益经验,细化优化督导、评议、激励等操作机制,打造门长制2.0版系统升级方案,致力于小区治理水平提升,服务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为打通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构筑人人尽责的社区共同体提供抓手平台。

    | |

    主办单位: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党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网站办公地址:上海市伊犁南路215号 网址:http://www.shjcdj.cn 电话:(021)32303149 邮政编码:200031 邮箱:shjcdj@163.com

    ICP备案:0501155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