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纪检监察

上海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升级赋能

2020年6月15日 08:36  来源: 解放日报

    中国会持续处于“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状态,而并非“无病例”。近日,上海新冠肺炎专家治疗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为广大市民提出防疫新常态的新认知,“只要每人各司其职,市民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就能让城市免于再次发生病毒播散”。

    各司其职筑就抗疫的另一种 “群体免疫”之时,上海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在新常态下持续升级、充实内涵。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落到细处、实处,记者获悉:目前上海200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已悉数上岗,月底前,全市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将全部达标,市区两级病毒检测能力正在加速提升,一系列举措的推进,为城市安全及市民健康筑就抗疫“防火墙”。

    更深入:200家“哨点”织密网络

    抗疫期间,遍布上海全市的117家发热门诊,对落实确诊病例的早期筛查、报告、诊断、治疗发挥重要作用。持续织密公共卫生体系网络,三月底,全市着手启动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不到两个月,发热哨点诊室已全部上岗。从诊室布局到流程塑造、从人员培训到转诊细则,每个细节的反复推敲,确保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严密、周到、细致。

    “有独立场地,完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规范,同时治疗间、化验间等均有相应配置,硬件完善后,我们还改进了独立拍片室,确保发热患者前往问诊,整个流程都在独立空间内进行,确保与其他患者群体相对隔离。”在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主任崔明为记者一一详解,作为老牌社区示范中心,中心感染科设置多年来一直保留,并专设“肠道门诊”。这一切都为转型发热哨点诊室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家发热哨点诊室建成,服务流程亦至关重要。黄浦区老西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医务人员时常演练哨点诊室的服务流程。医务科负责人介绍:一旦患者发热,在中心前台就会被指引,直接前往哨点诊室;如有接触史则就地隔离,后续检查付费等环节由志愿者辅助操作,同时联系区级疾控部门,转至定点发热门诊,全程服务不接触其他患者,严格实现了传染病的“三区管理”。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社区的发热哨点诊室,将担纲“哨前岗”第一时间及时筛查发热病例,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做好闭环管理。

    更完备:117家发热门诊提升能级

    上海117家发热门诊在抗疫期间的出色表现,获得国家卫健委点赞,并发文要求全国推广上海经验。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作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前沿关卡”,上海正持续完善发热门诊设置,以此升级发热门诊能级。记者获悉:疫情期间,全市发热门诊均合理划分区域,增加隔离用房的备用空间,而今标准化建设有了统一门槛:市级医院至少设置10张隔离床位、区级医院至少设置5张隔离床位,硬件条件也将于本月底前全面达标。

    针对此前发热门诊影像检查能力不足的状况,全市还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发热门诊配置CT设备。数据显示,迄今已有16家医疗机构完成安装并陆续投入使用,其余16家月底前将完成CT安装。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热门诊了解到:疫情期间担纲重任的发热门诊,服务流程也在持续改进。发热门诊加强流行病学史询问,严格筛查14日内有相关地区旅居史、接触史人员;对于有临床症状的要第一时间隔离留观;同时坚持“救治在先”,针对患者实施“边隔离、边观察、边治疗、边检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作为常态化的发热门诊发展,硬件、软件、人才配备均需跟上。邬惊雷透露:下一步,全市发热门诊还需要增加医护技人员、工勤人员,除了配备常规感染科、呼吸科专业人员外,亦应增配内科、急诊、影像、临床检验等专科医务人员,对发热患者开展多学科、精细化诊疗。

    更迅捷:加快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

    加强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是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重要环节。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全市累计完成20976份样本检测,对21807名企业复工复产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对74216名申请检测个人进行采样检测。此外,全市还组织了45家指定医疗机构落实“快捷通道”,对复学后出现发热等异常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免费核酸检测,截至5月25日累计采样检测6481人。

    迄今,全市已有37家医疗机构、17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正在加紧加快实验室建设。位于长宁区的同仁医院自4月8日起,率先对社会开放核酸检测。院长马骏介绍,医院不断疏通环节、优化流程、升级服务,同时专设场地和医护人员,实现一门式设置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为复工复产复学把好“健康关”。就在不久前,同仁医院又再度挖掘潜力,实现了核酸和抗体检测“双提速”,一般上午采样、下午即可出具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