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 21:30 来源:红色之声
“把这个迟浩田找来,我看看他长得什么样的三头六臂,竟能制服一千多敌人!”——第三野战军军长聂凤智
上海战役时任第三野战军第27军79师235团3营7连指导员迟浩田在《上海战役亲历者》中详细记述了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过程——为保护上海人民生命财产,解放军党委决定不能使用火炮,在对岸猛烈炮火前,迟浩田等三人从下水道中钻过苏州河,出其不意、深入虎穴,不费一枪一弹,抓获国民党青年军第204师上校副师长,迫使其师部及三个营放下武器,让第三野战军军长聂凤智也大为惊叹。
△俯瞰上海苏州河两岸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上海解放70周年。70年来,浴火重生的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近期出版的一批纪念上海解放70年主题新书中,不乏70年前解放上海方方面面的动人细节,更有70年来上海城市建设的种种进步。历史与现实交叠,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在亲历者的口述中,珍贵历史照片上,学者作家的倾情书写里,变得越来越清晰。跟着小红(ID:hszs1921)一起去看!
△1949年5月25日,南京路上升起第一面红旗的永安公司绮云阁。出自《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
解放上海不只是一场军事斗争
“5月25日,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国民党军,沿河边拉上铁丝网,用麻袋装上沙子,甚至用面粉袋等构筑工事,形成一道严密的封锁线。敌人依托高大楼房上的火力,封锁我军过河必经的马路和桥梁。我军多次攻击无效,遭敌人火力严重杀伤。我们对面的敌青年军第204师,自诩为‘党国中坚’,占据着坚固高大的四行仓库和中国银行大楼负隅顽抗。当我们7连往桥上冲的时候,敌人的机枪像雨点般地扫来,我最要好的抗大同学张昆被击中头部,壮烈牺牲……部队被拦堵在南岸,真是心急如焚。”
在《上海战役亲历记》中,迟浩田记述为了保护上海人民生命财产而不用重型武器的人民解放军所面临的严酷局面。最终,无意中踩到的一个下水道井盖成为破局关键,冒着排水道恶臭从苏州河水中渡到对岸的三名解放军指战员,兵不血刃地让敌方千余人放下武器投降。
△解放军向西藏路桥北的残敌冲击。 出自《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
《上海战役亲历记》收录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一书。该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编撰,来源权威、史实可信,粟裕、张震、迟浩田、张承宗、张祺、吴学谦等36位当年参加渡长江、战上海的老首长、老战士,参加接管的老干部,上海地下党的老同志,通过一篇篇口述重现了70年前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对上海战役“既要坚决消灭敌人、又要保全上海”的总方针,以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解放中国最大城市上海的历史篇章。
△进入市区的解放军严格遵守入城纪律,露宿上海街头。出自《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
“解放上海不只是一场军事斗争,而且是一场政治斗争。”为做好解放和接管上海的准备,渡江战役之前,第三野战军制定颁发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当中共中央收到陈毅关于“入城守则”的草案后,毛泽东在来电上批复了8个大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5月初,从各地抽调的5000余名干部汇集丹阳,进行了为期20天的集训,从思想、组织、人员、物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为接管上海的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样是在《上海战役亲历记》中,迟浩田回忆:“我们七连和其他连队一样,集中三天时间,认真学习《约法八章》《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和有关外交等政策的布告。我一条一条地给大家讲解,为了牢记在心,上级还要求让大家都能背下来。光背熟了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能做到。我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具体落实,要求每人都写出执行政策纪律的保证书,并且每两个人结成一对,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漏死角。”该书责任编辑罗俊介绍,全书按照战斗、潜伏、接管的线索编排,较为详尽地反映了上海解放前后的历史过程。正是在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全体上海市民的配合下,这场“瓷器店里捉老鼠”的战役才创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这也正是今天上海城市建设的基础。
由上海通志馆、《上海滩》杂志编辑部所编的《五月黎明——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一书同样从亲历者的角度述说上海解放与接管的真实故事。在解放和接管上海的斗争中,经济、文化、社会等战线也走过了艰辛历程。书中收录的《解放上海的最后一战——铁瑛将军谈取缔上海证券交易所始末》中记录道,上海滩奸商、特务非法投机倒把条子、大头、美钞,扰乱刚解放的上海金融市场,危害市民生活,其魔窟就是位于汉口路、山西路的9层大楼“上海证券交易所”。
华东军区决定取缔交易所,途经上海、进军大西南的二野首长邓小平也参与这一决定。6月10日上午9时,上海市警察总队分乘10辆卡车进驻这座内线电话2000多部、日交易黄金万两的神秘大楼,千名投机奸商惊恐万状,狼奔豕突,到处塞藏硬通货。绿地毯上一个通宵没有硝烟的战斗,抓获200余名奸商和“双皮老虎”。11日清晨,时任华东局公安部长、上海市警察局长李士英主持接收交易所大楼。华东军区司令部发布公告,《解放日报》刊登社论。市民感叹,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风风火火,又开了杀戒,闹了两个多月,败北收场;人民政府不打一枪,一昼一夜,胜利班师了。
新旧之间是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除了亲历者口述,多本新近出版的解放上海主题出版物创新编排形式,力求从多个视角、以贴近读者的方式,展示历史和当下。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推出的《1949上海解放日志》用“一天一日志”形式,串起大事记、小故事,图文并茂还原历史现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成功、上海人民赢得解放的历史过程。自1949年1月1日始,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终,这147天里,无日不上演着新的蓬勃与旧的没落的历史剧。全书以《元旦致友人》开篇,这是1949年初在上海私立浦江中学担任英语和地理教师的地下党员钱相摩写下的。5月,他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时年仅29岁。
“1949,毕竟来了。有人说——他在历史上将画下一个鲜明的记录,象征着一个新世纪的开始。群众会看中他们中最好的,来实践自己管理自己。有人说——他将否定昨天的统治,从人民的生活手袋内,将永恒的宁静,替换了久积的忧患,举世健康的民族,要为新秩序礼赞。有人说——他代表一个时代的划分,和自然的力量,对‘吃人’的法制宣告刑期,复兴决心,击碎那些叛乱的偶像。记住上面的话,人生是反叛的,时代是学好的,优者败劣者,旧年更新年。莫贪恋片刻的休息,‘山巅’已不远,努力、努力,努力共攀援!……”
△上海战役第二阶段示意图 均出自《1949上海解放日志》
正当钱相摩发出期待新生的热情呼告时,这一天,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以过元旦的名义,来上海参加上海局的重要会议。
《1949上海解放日志》记录,会议是在一位同志家中开的,主人方行、王辛南夫妇设宴招待,还把麻将牌放在方桌上,“客人”倒有五六人。这样多的人在一起开会是例外,讨论紧急问题负责干部都要参加,因此陈修良被邀请“赴宴”,代表南京党组织听取上海局的指示。
陈修良当时穿着紫红色的短棉袄、藏青色西装裤子,一向严肃的刘晓同志笑着夸她打扮得很漂亮,可见心情之好。刘晓在会上谈到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解放军在大江两岸歼灭敌人主力的时间不会很远了,届时大军南下直指京(南京)沪,可能南京先解放,上海还有汤恩伯的重兵,尚可决一死战。刘晓抛出一个问题:“京(南京)沪就快解放了,我们怎么办?”他指示上海党组织做好里应外合与接管的准备。
△194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电贺上海解放。出自《1949上海解放日志》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则选取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70个具有特色和重要意义的瞬间,以图片讲历史,收录的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中,有不少是公开渠道稀见的。比如在《五月黎明》中有所反映的“取缔上海证券交易所”银元之战,正是书中呈现的第三个瞬间。身穿制服的人民解放军警卫旅包围证券大楼,上海市公安局200余位公安干部进入楼内,这幅历史照片就是首次公布。
△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和人民政府查封银元投机的大本营——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打击金融投机行为。出自《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
另一幅首次与公众见面的历史照片是从珍贵录像中截取出的画面。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市郊南汇县老港镇一片空旷的沙滩上,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探空七号模型 (T-7M)轰然一声,腾空而起,直刺青天,揭开了上海航天事业的序幕。这是中国完全依靠本国力量发展探空火箭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意义的成果。
为研制火箭,上海机电设计院研制人员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在经过几十种方案700多次试验后,才最终确定了薄膜材料、腐蚀图案、适用的保护剂和腐蚀剂、腐蚀温度及时间,使爆破薄膜在预定压力下均匀破裂,并达到控制精度的要求;没有控制爆炸螺栓和开伞螺栓点火时间的时间控制器,就动手改装小台钟;不会设计制作降落伞,就请教跳伞运动教练,绘出图纸后又请缝纫师傅帮忙制作……7个月后,在安徽广德发射场,上海科研人员又将我国首枚实用型液体燃料探空七号(T-7)气象火箭成功送上了蓝天。这是中国空间科学史上的第一个重大成果,为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探索了前进道路。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市郊南汇县老港镇一片空旷的沙滩上,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准备发射。出自《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
70年前,毛泽东曾充满激情地预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新旧之间,是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70年来,上海人民以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上海第一、 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实现了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全国。
《上海相册》中,有一个瞬间格外动人,那是1952年6月26日,入住曹杨新村的第二天,两个工人的孩子在新村草坪上闲庭信步,相机定格了两个孩子最纯真的笑容。
△1952年6月26日,入住曹杨新村的第二天,两个工人的孩子在新村草坪上闲庭信步。出自《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
一切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大众更好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新中国、新上海走过70年奋斗历程的目标指向。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编辑:shirley
审稿:程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