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6日 21:30 来源:红色之声
“我的伯父在上海开展了很多活动,也在这里居住过,希望能把伯父伯母生活中的点滴跟大家分享。”
今年7月21日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
在上海图书馆
作了题为“周总理家风”讲座
周秉德是周恩来三弟周恩寿的大女儿
自12岁住进中南海西花厅
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十余年
是与周恩来关系最密切的晚辈
七夕将至
跟着小红(ID:hszs1921)一起聆听
周秉德回顾周总理的生活点滴
以及西花厅里的故事
△周秉德14岁时与伯父周恩来的合影
△西花厅周恩来故居。自1949年11月搬进西花厅,直到病重住院,周恩来一直在此工作生活
情书:希望将来一同上断头台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革命夫妻之间的恩爱,你是难以想象的。周秉德说,伯父早年在法国留学,给伯母写了很多信,其中有一张明信片印着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伯父写道: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这可是情书啊?你们能想象吗?周秉德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的惊讶。
△周恩来与邓颖超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经常通宵达旦工作,清晨五六点也不睡觉,警卫提醒该休息了,他也顾不上。“伯母就想了个办法,让上幼儿园的妹妹拉着伯父去公园看花,不肯去就给妹妹系个蝴蝶结,用这种方式让他放松下。”周秉德说,伯父工作太辛苦了,因此伯母总是煞费苦心想些“点子”让他轻松点。
△ 周恩来工作照
周恩来平时开会、见外宾时间安排满满的。于是邓颖超看到周恩来回来,便让孩子们到车库旁等他。周恩来看到孩子们迎出来,自然就下车跟孩子们说说话,走上几百米路,活动下筋骨再回到后面的院子办公,也算是短暂的“调剂”。
1954年周恩来到日内瓦开会,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于是邓颖超给他寄了一片枫叶,写着“枫叶一片,寄上想念”,短短一句,其中饱含的情意不用多说。周恩来在日内瓦的院子里栽了花,寄给邓颖超。周秉德说,伯母把花晾干挂着,挂在她的卧室里。
对自己和亲人近乎“苛刻”
年过八旬的周秉德至今记得,周恩来对自己和亲人近乎“苛刻”。“他住的西花厅的老房子都是大青砖,很潮湿,伯伯和伯母经常腿疼。有一次,秘书趁他们去外地开会时给室内修缮了一下,有裂纹的窗帘、浴缸都换掉,把硬板床也换成了软床。伯伯回来后大发雷霆,坚决不住了。”周秉德说,周总理为此两次主动在国务会议上做检讨。
△周恩来、邓颖超与西花厅工作人员合影
看似特殊的成长环境,并未给周秉德的生活带来变化。“从小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你是一个普通的人,绝不能有特殊思想。伯父不但在口头上要求你,遇到具体事情他还要纠正你,让你时刻明白自己就是一个老百姓。”
那时候周秉德和弟弟妹妹上学都是坐公交车,到了寒假要带被子回家换洗,看到别的同学有车来接,于是妹妹便给伯母写信:“七妈,我们放假了,请派车来接,因为有行李。”妹妹觉得理由还挺充分的。等到下午,有位叔叔骑着自行车来了,把行李放在自行车上拉到学校门口,再雇了辆三轮车,把孩子和行李一起接回去了。回去后邓颖超批评了她们:“你们口气不小,还要派车,车是给伯伯工作用的。”
△1951年,周秉德姐弟仨与周恩来夫妇在颐和园合影
周秉德直言,之前自己可能并不明白“特殊化”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但在这一刻,她知道,即使是国家总理的亲侄女,和最普通的战士也是平等的,而非高人一等。
为了不让胞弟周恩寿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享有“高官厚禄”,他也特地做过交代:职务要尽量地低,待遇要尽量地少,哪怕每个月拿出自己一半的工资补贴弟弟的家用。
“伯父也非常痛恨因为他的关系走捷径的行为。当时从学校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后来调到区委机关工作。伯父知道了,就严肃地问我,调到区委,是不是因为他的关系。”周秉德直言,这样的对话,在他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
“他希望我们能和普通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奋斗闯出一片天。有时别人会想当然的以为,我是周恩来的侄女,办事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但我从来都没办过‘一句话’的事。是伯父教育我们,共产党就应该如此,我们就应该做这样的后代。”周秉德说。
△周秉德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
部分图片来自人民网、央视新闻等
记者:熊芳雨
编辑:安通
审稿:李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