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红色之声

刻错了的木刻版画还能用于印发钞票?答案就在这个展上→

2019年9月12日 19:30  来源:红色之声

  你见过木刻图案形式刻制的钞票吗?今天上午在中华艺术宫开幕的“柔如垂柳坚如竹——沈柔坚艺术回顾展”上,一组四幅的抗币版画引人注目。

  

  △抗币四则,1942,版画

  这是画家沈柔坚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时,为盐阜银行和邮局分别设计的货币和邮票的图案,他也成为苏北根据地货币的第一位制造者。

  △展览现场

  沈柔坚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他1919年生于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职上海美术家协会,创作了一批反映上海建设面貌和城市风貌的套色版画作品,成为新中国版画地方学派中上海版画的中坚力量。七十年代起他重新开始研习中国画,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的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结合起来,形成其独具一格的中国画艺术面貌;他还担任《辞海》美术科目主编,《中国美术辞典》主编,为中国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梳理和规范做出贡献。

  记者看到,展览便是以时代变更为线索分为“战时的美术工作者”“新中国建设的记录者”“海上艺术的前行者”和“永远怀念您”四个章节共9个版块,综合展示了沈柔坚生平创作的版画、水彩、油画及国画等各门类的艺术作品共计122件/组。

  △盘查哨,1945,木刻,22×17cm

  小红(ID:hszs1921)在开篇处提到的那四幅“抗币版画”,便是“战时的美术工作者”时期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沈柔坚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画下许多作战前后和后方生活的速写,留下了一批最生动的创作素材。《盘查哨》《军民同乐》《学文化》《庆功图》《立功荣归》《全力支持前线》等石版年画和木版画都是当年留下的作品,其中《田野》《拾草》和《盘查哨》三件作品被法国军事博物馆征集收藏。

  沈柔坚曾在《以木刻画作抗币琐记》中写道:

  “1942年春,盐阜区根据地开始建立盐阜银行时,需要发行货币,但苦于无制版条件,便问我能否用木刻图案形式刻制钞票,以便上机直接印刷。接此任务后,我便用着手按大小票面设计画稿。不久交去一角和二角的各两种图案画稿。当时银行行长骆耕漠等同志看到后高兴地说,真想不到木刻画也可以作钞票,用木刻画印钞票,风格刀法不同,别人很难假冒,等等。”

  △抗币中的“9”刻反了

  有意思的是,沈柔坚把木刻画抗币中的“9”刻反了,他还特意和银行的同志沟通:

  “我只会刻画不会刻字,用木刻刀刻字真费劲,‘1942年’的‘9’字刻反可怎么办?重刻如何?”

  没想到,银行的同志说:“不要紧,这样更假不了!”

  于是,沈柔坚便保存了拓印的一些原稿,将原版交给了银行。不久,钞票正式印出并发行了。

  沈柔坚随后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我记得是用牛皮纸印成深蓝色的,上面还盖了银行和行长的两方朱红色的小图章,人们为自己的人民政府首次发行货币而喜悦。我看到木刻画艺术能在革命根据地能各方面发挥作用,感到格外高兴。”

  △瞻仰,1972,木刻,38×50cm

  沈柔坚的夫人王慕兰及子女沈黎、沈钢今天都来到了现场。此次展出的不少画作是沈柔坚家人从储藏室搬来美术馆的,王慕兰透露,这些画作一直保存在厨房隔壁的储藏室里,黄梅天拿出来晒晒,除了偶有霉斑,总体保存完好。“从抗战时期保存到现在很不容易呢!那时候颠沛流离,也遗失了不少。”王慕兰说,那套抗币版画很久以前曾展出过,有当年的战士朋友来看展时还激动地说:“这套钱币我用过!”

  △南国野花,1995,中国画,67×67cm

  本次回顾展的主题“柔如垂柳坚如竹”选自老舍《赠沈柔坚》,沈柔坚与夫人都爱读老舍的书,也因此有了一段缘分。老舍曾赠诗,把沈柔坚的名字巧妙嵌入其中。正如他的画作,细腻、柔和。

  当年沈柔坚走得匆忙,未及交代后事,多年来,在子女的理解支持下,王慕兰一次又一次“自作主张”捐献沈柔坚的作品和藏品。她将沈柔坚生前创作和珍藏的108件优秀作品、艺术品捐赠给上海美术馆,将沈柔坚手稿、画作以及名人信札共400多件捐给上海图书馆,将沈柔坚所藏金农、何绍基、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等精品委托工美拍卖行义拍,因为“他生前总想建个艺术基金,奖掖新秀”……

  王慕兰曾说:“老沈生前把画画视作生命,奉献给社会无疑是对他艺术生命的延续。他是个来自民间的画家,也是1938年入党的党员。没有党,没有解放,说实话也不会有他这些作品和藏品。让社会共享,我和他都安心。”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3月31日。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华艺术宫、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协办。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部分文字作者:熊芳雨

  编辑:夕夕、小能手

  审稿:李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