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 20:22 来源:东方网·红色之声 选稿:曾炟
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是上海静安区一幢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它曾是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周恩来、杨殷、彭湃等军委领导人经常借此地秘密开会。
在历经修缮后,装载着“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1925-1933)史料陈列展”,这座饱经风霜的老宅于2019年12月27日重新回归,向人们讲述一段珍贵的历史。
全景呈现早期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在上海
一张掩人耳目的麻将台、一室简陋紧凑的亭子间,展览用实景还原的方式再现了90年前的那一幕——
1929年8月24日,因中央军事部秘书白鑫叛变出卖,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委主任杨殷,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委员、秘书颜昌颐,中央军事部兵士科科长、江苏省委军委委员邢士贞和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张际春等在此开会时被捕。当年8月30日,杨殷、彭湃、颜昌颐、邢士贞英勇就义。
一间斗室记录了一段历史
在给周恩来同志的信中,杨殷、彭湃嘱咐同志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这令人痛心的烈士手迹,以及众多珍贵的史料文件都被一一收入了展览。
主办方介绍,此次史料展包括中共中央军委的酝酿与成立、在创建人民军队工作的伟大斗争中前进、指导红军建设的历史功绩及经验教训,以及早期中共中央军委历史沿革和人物简介四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中央军委自1925年10月成立至1933年初向苏区转移期间的历史。
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览以图文与实物结合、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结合、视听触多感官结合,通过一系列展项尽可能真实、生动、立体、多角度地向观众呈现中央军委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彼时涌现出的历史人物,让观众如同置身当时的场景,感受当年的时代精神。
杨殷、彭湃给周恩来的信,嘱咐同志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当时的《红旗日报》刊载了周恩来撰写的《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记述了彭湃、杨殷等的事迹,如:“他们入警备司令部后,已知必死,故他们传出书信多是遗嘱之词。他们嘱咐党中同志不要因他们被捕而伤痛,要继续努力谋得革命的发展。……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同志行刑时,慷慨地向士兵及在狱群众说了最后的赠言,唱着《国际歌》,呼着口号出了狱门,引得一般士兵及狱犯都痛哭失声,甚至看守所员工都为之掩面。有一狱犯特杀鸡一只望空致祭,可见其感动之诚!”
为了纪念彭湃和杨殷,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更名为“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该校下设两个军事营、一个政治营、一个参谋营,主要是训练连、排级干部。
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共办了三期,1934年10月,该校编入干部团,开始了长征。
中共中央评价彭湃:“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6年,毛泽东称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
1929年8月31日,彭湃英勇就义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对彭湃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推动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的保护利用
新闸路的这处旧址曾经是上海一间普通的民居,今年已是百岁高龄。两年前,由于房屋原始结构破损严重,结构体系薄弱,整体性差,一次近乎抢救性的保护修缮工程及时启动。
施工前,采用“内部钢管架支撑+外墙面硬拉结”的方式先进行房屋整体支撑加固;结合房屋特点,按照“不可改变建筑原状以及最小干预”的修缮原则修旧如旧,还原了门楣、青红砖相配的外立面,以及天井、客堂间、后天井、灶间,前楼、亭子间、晒台等内部结构。
杨殷、彭湃给周恩来的信,嘱咐同志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中央军事运动委员会(12月改为军事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相应机构是中共中央领导军事工作的重要机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早期中央军委对武装工农、举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指导红军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艰辛曲折的探索,为人民军队的后续发展壮大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重要基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静安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散布着99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以及8所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场馆。而像这样的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上海全市目前约有30余处,其中有20余处在静安。
目前,围绕“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已完成修缮提升,而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和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的场馆筹建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研究和宣传,静安区还于2019年12月27日挂牌成立“早期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研究中心”,未来将对早期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的发展历程、早期中共中央机关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推动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的保护和利用。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新闸路613弄12号“携展而归”。
马克思主义传播地、革命领袖足迹地、早期中共中央机关聚集地、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诞生地、群众运动策源地,这是静安区基于区内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而提出的“五地”历史定位。2019年7月,静安区启动“迎接建党100周年——静安区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开展“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动,形成了一批特色品牌,积极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的静安模式。
截至2019年11月,静安区分别从北京、武汉、浙江、广东、台湾、俄罗斯、荷兰等征集、复制到早期中共中央档案史料、照片230余件,并得到相关革命后代捐赠的实物和史料,为新建场馆的布展工程积累基础。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静安红色印记”等主题,推出系列报道、特刊、专题片、短视频、新媒体产品,以及各类线下活动。区内各馆则推出一系列特色体验活动,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平民女校体验式参观”、区文史馆设计策划的《印迹》《印痕》《足印》浸入式情景党课等。此外,2019年推出的“漫步苏河湾”线路和6条红色之旅微旅行线路文旅融合,让众多参与者在行走中感受静安深厚的历史文化。
2020年,静安区将继续深化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工作。计划推出“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展览;编写和部分出版《红色静安——100年100个故事》(暂名);创作剧本,把静安红色文化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继续推进区内红色场馆的修缮、筹建、优化提升工作;设计推出5条红色精品路线;开展静安“双十佳”红色文化评选命名活动。以“一展、一书、一剧、一批场馆、一系列路线、一批品牌”为重点,着力推进静安红色文化的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标准和内涵。
观展提示
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1925-1933)史料陈列展从2019年12月27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有意参观的市民游客请事先通过“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公众微信号了解信息,提前预约。
来源:东方网综合
部分文字作者:张欢
编辑: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