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上海纪检

【年中看进展】驻市国资委党委纪检监察组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

2018年8月16日 11:12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驻市国资委党委纪检监察组扎实履行派驻职责,结合市国资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特点,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坚持做到惩与治同向、同步、同进,努力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上半年信访量和问题线索随之大幅上升。面对这一形势特点,驻市国资委党委纪检监察组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韧执着,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在减少存量、遏制增量上积极作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聚焦重点问题 精准发力。把“两个维护”放在首位,将严查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始终高度关注涉及此类问题的信访举报,严肃查处。重点围绕群众反映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上积极作为,在持续查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上积极作为,对发现的顶风违纪问题,做到快查快办。

    加强指导督办 形成合力。强化与企业党委的沟通,加大对企业纪委工作的指导督办力度,维护党规党纪严肃性。探索“蹲点指导领办、全程参与联办、调查手段支撑协办”的工作模式,对重点问题线索采取“穿透式”督办。开展全覆盖案件质量检查,进一步提高问题线索处置的规范性和定性量纪的准确性。高度关注执纪审查“零报告”单位,加大“点对点”“面对面”现场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的力度。

    优化内部管理 规范有序。在内部管理上,提出“规矩、规范,有序、有效”的工作目标,建立更加规范有效的集体研判、信访分级办理、问题线索处置以及内部审批、请示报告等8项制度;在队伍建设上,提出“忠、专、实”的要求,突出政治建设、严明纪律规矩,做到政治上忠诚坚定、工作上勤勉专业、作风上踏实务实。通过刀刃向内、自我加压挖潜,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以推进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建设为引领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近期,《关于市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防止领导人员利益冲突的办法(试行)》出台,明确了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活动中“七个不得”的禁止性行为。驻市国资委党委纪检监察组在参与制定《办法》的同时,注重把推进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建设中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运用到推进 “不能腐”机制建设中。

    强化理性分析,找准制度建设的关键点和着力点。防止利益冲突《办法》的出台,符合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实际,体现了惩与治的辩证统一。驻市国资委党委纪检监察组在保持执纪审查高压态势的同时,更注重深入剖析腐败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使制度的制定更加精准施策、更加有的放矢,使制度内容更加务实、更加贴切、更加管用。

    突出关口前移,把“挺纪在前”贯穿到制度建设中。防止利益冲突《办法》在“利益冲突”这一环节设置“防火墙”和“隔离带”,防止企业领导人员因利益冲突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利益输送问题。进一步体现执纪关口前移的工作理念,将制度的笼子扎在“可能”发生问题的前端环节,充分体现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注重衔接和可操作性,力求做到预防机制的务实管用。以贯彻落实防止利益冲突《办法》为抓手,乘势而上,针对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的放矢抓好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建设,形成严密的制度之网,为党员干部拉起高压线、划出警戒线。

    强化日常监督 提升“不想腐”的自觉

    今年以来,驻市国资委党委纪检监察组坚持将纪律审查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不断提高系统党员干部严守党规党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聚焦监督第一职责,发挥好“探头”和“前哨”作用。与驻在单位党委及机关纪委建立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共同分析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现状。上半年,在梳理分析信访举报、监督检查以及执纪审查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向市国资委党委提出了推动“四责协同”、严抓作风建设、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等三方面9点工作建议。市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将工作要求部署到企业各级党委,传导到各级企业。

    运用好“四种形态”,强化“近距离、常态化”监督。上半年,积极运用好第一种形态,加大谈话函询力度,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占比达85.9%。同时,还建立了对驻在单位部门负责人定期工作约谈制度,针对不同部门存在的不同廉政风险点,强化日常提醒,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强化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对十八大以来,中央、市委和市纪委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进行梳理,与收集的部分典型案例一起汇编成册,下发全系统各企业开展学习。同时,对近期查办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推动驻在单位开展干部党规党纪专题警示教育,强化干部纪律意识、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