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上海纪检

【清风时评】“唱功好、做功差”是不行的

2019年12月24日 09:16  来源: 解放日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与其他社会制度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制度优势能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化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难在实践,也贵在实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多个方面指明了转化路径。

    例如,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等。

    这些转化路径是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指引,也具有知易行难的特点。粗粗一看,似乎很明白;细细一想,还需要认真落实。坦率地讲,“只说不做”或者“唱功好、做功差”都是不行的,而必须脚踏实地、落实到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难在实践,也贵在实践。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纸面上的知晓,而必须躬下身子、沉下心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找到促成“化学反应”的抓手

    近年来,在基层工作的一些同志反映:工作越来越多,有种忙不过来的感觉。

    一些地方工作负荷过重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一是形式主义蔓延。为完成上级的部署,不得不做一些表面光鲜亮丽、却没有实际作用的事情。

    二是“用形式主义对付形式主义”。有些时候明明知道是形式主义,但苦于没有其他办法考核验收,只好照搬照抄形式主义的做法。

    三是叠加式的工作模式。满足于“上级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不断地“做加法”,而忽视了促成“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这里的“化学反应”,本来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运用“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原理来思考治国理政,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简单地“1+1”不一定能够等于2,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小于2的结果;要实现“1+1>2”,就应找到促成“化学反应”的抓手。

    具体来看,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内部,即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如果某一项制度仅仅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或者仅仅管控下级而不制约上级,好的制度也会名存实亡。

    从哲学角度来看,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发生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制度落实的过程就是“斗争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因此,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抓制度的落实,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

    重视分层对接与底层落实

    新时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还需要继续打整体战,不能“单兵突进”。

    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不同,但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和“螺丝钉”。在具体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有高站位、大视野、全局观,兢兢业业地把本职工作和民族复兴的伟业结合起来,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重视分层对接与底层落实。对接也是一种把关,既要防止自身工作的失误,也要防止对方在衔接过程中出错;底层落实看似老生常谈,但任何好制度都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难点,也是形式主义的高发地段。要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协力攻关,抓好制度运行中的落地问题,处理好顶层设计、分层对接、底层落实的关系,注重解决好不同层次在对接与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人心齐,泰山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场攻坚战,每一个人都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合力攻关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