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上海纪检

【清风时评】“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

2020年4月28日 09:01  来源: 解放日报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交大西迁博物馆。他勉励广大师生,“要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

    2017年11月30日,史维祥等15位经历西迁的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西迁精神是在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和传承下来的。

    1955年4月,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了改变当时高等教育布局不太合理的局面、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

    接到命令后,这所扎根上海近60年的学校义无反顾地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河之滨。经实地勘址、认真分析并报党中央批准,交大的迁校方案后来作了调整:交通大学分设上海、西安两地。1959年,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定名,同时跻身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2005年,西安交大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概括为“西迁精神”,并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交通大学西迁纪念日”。

    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刻而生动的教材。

    65年来,交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历史信念,始终与国家、与民族同向同行。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建设发展输送数十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重大贡献。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让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深刻理解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真正做到了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西迁精神记录了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段重要历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西迁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素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始终秉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信念。

    近代以来,中国受压迫和奴役的历史,又让广大知识分子怀有科学救国、教育强国的强烈抱负和崇高使命感。

    交大人西迁,可以说是广大知识分子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真实写照,是广大知识分子拥护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响亮宣言与集体实践。

    可以说,西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反映了中华5000年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之所在。

    西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一切百废待兴。交大人听党的话,打点背包西迁,义无反顾,善作善成,反映了在那个刚刚起步的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困难、精诚团结、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与必胜信念。

    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世界局势变得复杂,更加需要发扬西迁精神。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面前,要大力弘扬胸怀大局的团结精神、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不怕困难的实干精神、善作善成的科学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