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 12:4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选稿:朱燕亮
原标题: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记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的奉献人生
王辅成在向青年学生宣讲雷锋精神。(资料图片)
夜半时分,78岁的王辅成依然在孤灯下查阅资料,整理着第二天的宣讲稿《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年至耄耋的他,为什么还如此勤奋?
为利?他从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后,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24年里超过千场,听众多达40余万人,按说劳务费不菲。但他却坚持不收任何费用,还向社会捐助了40多万元。
求名?他20世纪70年代就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荣誉称号,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作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代表,受到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熟悉他的人说,他图名,图“共产党员”这个“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
在岗·离岗
王辅成的人生路径并不复杂,但每个阶段都有许多让人回味的故事。
他做过19年的中学语文教师,每天早上7点前到校,晚上7点后离校,“七对七”的12小时工作制他始终坚持。他爱生如子,勇挑重担,在他手上,多年的垫底班成为先进班,没人能管的“淘气包”成长为栋梁材。他用5年时间系统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作了32本读书笔记。他利用周日带领学生们去旱厕淘粪,用行动学习劳动模范时传祥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天津市教育局专门发出137号红头文件,号召广大干部教师向他学习。
他还担任过12年的市环卫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身为领导,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上下班不坐公车,每到公休日,都和环卫工人一起推着小车,带着粪勺,到和平区万全道、兰州道以及百货大楼等地的公共厕所淘大粪、清理社区卫生死角。他主管单位分房工作,总是优先考虑有困难的普通职工,一套又一套福利房分出去,他自己反而成了领导干部中住房条件最差的。38平方米的老旧单元,而且是最不好的六楼,一住就是几十年。
20世纪90年代,王辅成在天津师范大学面临退休,已是副校级巡视员的他,被领导关照,并没有具体工作安排。有人说,享受着局级待遇,工作又清闲,多好!王辅成永远记得党旗下的誓言,他想,退休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时间变少了,必须抓紧时间。
当看到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反对“大公无私”、鼓吹“一切向钱看”、宣扬“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舆论时,他坐不住了。与青年学生接触越多,越觉得自己使命重大。他决心要以开设讲座的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他们。
有人劝他,这年头思想政治课难讲,大学思想品德课让人怵头。王辅成不信邪,偏要啃啃这块“硬骨头”。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我们不去讲,谁去讲?这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天职,不仅要讲,还要大讲、特讲、理直气壮地讲。”
出乎很多人意料,王辅成的“三观”宣讲有声有色,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他从“三观”讲到“三严三实”,从“两学一做”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大学讲到中小学,从企事业单位讲到街道社区;从城市讲到农村,从天津讲到北京、河北、河南等多个省市。邀请的单位络绎不绝,亲友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劝他少讲几场。但他总是有求必应,曾有过一周宣讲6场、一天宣讲3场的纪录。据不完全统计,24年来,他共宣讲了1300余场,平均每周至少宣讲1场,受众达40余万人。
台上·台下
“约法三章”,是王辅成每次上台宣讲的开场白。一是站着讲,以体现对听众的尊重;二是脱稿讲,力求生动、自然,达到活跃气氛的效果,也体现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三是不计报酬讲,如果非给不可,就将这些钱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
站着讲,对一位老人来说已是不易,何况他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但王辅成把宣讲当成自己神圣的使命,有着严格的自我要求。他会根据不同的受众、不同的需要选择题目和事例,准备讲稿和提纲。给中小学生讲道德和理想,给大学生讲人生和文化,给机关干部讲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给教师讲教书育人、职业道德,给社区居民讲社会公德、形势政策。即使是同一个主题,面对不同的听众,他也会准备不同的讲稿。
宣讲中,王辅成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都是信手拈来,叙述原文精确到字数,并能说出出处、篇目,甚至精确到第几页、第几行,听众无不被他的博闻强识所折服、被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所震撼。王辅成并非天生记忆力超群,学习是他的不二法宝。他每天坚持学习五六个小时,早起用两个小时学习背诵规定的篇目,下午阅读和摘抄,晚上再温习以前读过的书籍和读书札记,在日复一日的啃读中融会贯通。
20余年来,王辅成面对过近万人的大场面,也有过随时随地、一对一的小座谈。无法知道他的宣讲在听者的心里产生了多少回响,听过他宣讲的人说,他能把人讲哭了。
他在天津城建大学做题为《“中国梦”与“三观”》的宣讲后,现场听众全体起立,不仅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而且向他长时间地鞠躬……
天津师范大学每年的新生入学第一课,是必邀王辅成来讲的。面对全校5000多名新生,他旁征博引,很多学生听完,写下人生中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他应邀到中国传媒大学做宣讲,结束时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学生说:“王老师讲到动情处,很多同学都流泪了,那份感动,由不得你不流泪。”
天津大学的高一歌同学在给王辅成的信中说:“您的真心、赤子之心,对人生的信仰,给我强烈的心灵冲击和共鸣。”
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王辅成这个名字,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把他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精神导师”,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台上的演讲打动人心,更是被他在台下展现出的共产党人的朴素、坚定、忠诚、信仰所感动。
邀请王辅成宣讲的单位,都领教过他的“倔脾气”。不管去哪里宣讲,从不让人接送,不管多远,都自己乘公交车去。怕堵车,他总是早早出门,有时提前到了,就在外面找地方走走,生怕给别人添麻烦。
一次,王辅成应河南省安阳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邀请,两次前去为全校师生宣讲,他执意自费购买往返的火车票,且未收取一分钱宣讲费。校方过意不去,为他安排了河南省内旅游,王辅成也婉言谢绝了。
前不久的一天,王辅成在天津海河教育园的一所学校宣讲完,中午来不及吃饭,又换乘三趟公交车赶到天津师范大学宣讲。一听说他还没有吃饭,工作人员赶紧请他吃了一碗面条,结果他非要给饭钱,对方没答应。最后,他偷偷把饭钱投到校内一个公益捐款箱中。
人们说,王辅成什么也不讲,他往讲台上一站,就已是一堂课。
身前·身后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王辅成每次反躬自省时,都要背诵诗人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一个有理想追求的人不能仅满足于生存、生活着,更要奋斗、奉献着。”
早在20多年前,王辅成就开始了扶危济困、助弱帮残的奉献行动。有一年,他因病住院治疗,坚决不住单位安排的条件较好的病房,出院时还给同病室生活困难的病友留下1000元;在天津城建大学演讲时,得知一位女大学生的父亲得了尿毒症生命垂危,他二话没说掏出1000元,亲手交给了这名学生,回家后又给她汇去1000元;从2014年起,他每年为天津市“老促会”资助单亲母亲活动捐资2000元;他一直慷慨资助着河北、河南、山西、宁夏的困难学生,而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和王辅成见过面,有的至今不知资助者姓甚名谁。几十年来,王辅成把劳模补贴、各种奖励和自己每月的大部分零花钱,全部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累计捐款40余万元。
1982年“五一”期间,王辅成作为天津市劳动模范代表,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代表座谈会,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中国保尔”吴运铎,吴运铎为他写下一句话:把一切献给党。几十年里,王辅成时常对着这六个字凝神静思,咀嚼品味字里行间包含的共产党人的忠诚与信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对这六个字的理解。”王辅成说。他常以鲁藜的诗句自勉:“我在‘无我’里获得意义,种子消失在泥土中获得价值。”
在“三观”的宣讲中,王辅成也多次讲到“生死观”。有大学生问他如何看待死亡,他说,死亡是生命新的远征,如果把人生比作交响乐,那么一共有三大乐章,在职时是人生的第一乐章,退休后是第二乐章,死亡则是生命第三乐章的起始。
对于自己的第三乐章,王辅成早有安排,10多年前就立下了遗嘱,2年前最后一次修改:“活着完献生命,死后全捐遗体。”明确表示,捐献遗体,并希望将遗体制成标本,服务于科研,站好奉献最后一班岗。他觉得,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终极奉献,也是一位老党员对诺言的兑现。
在王辅成的笔记本里,我们读到了他写下的这样一首诗:
“党!亲爱的党……
在您面前,我永远是个幼稚的孩子,
虽然如今,我已白发苍苍。
我深知:没有您的呵护、关爱和哺育,就不会有我的健康茁壮成长。
我深知:儿女的报答如滴水,而党母恩深,深似大海与重洋!
我深知:您对我们最大的期许,就是——活着能够树起一面旗帜,取法乎上!
我深知:您对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倒下能够铸就一座丰碑——为后来人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