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先进典型

永葆本色铸忠诚——追记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离休干部周智夫

2018年5月12日 01:16  来源:党建研究

    周智夫在干休所小花园中阅读报纸(2015年4月9日摄)。

    北京的仲春,杨柳染绿,乍暖还寒。3月28日清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一缕阳光轻轻洒向洁白的病床,94岁有着7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医院副政委、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副师职离休干部周智夫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回顾周智夫的一生,让人无限敬仰的,是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融入血脉的对党忠诚、质朴而高尚的品格以及一辈子严以修身的风范。老人的一生,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情操和情怀。

    一生忠于党 一身献给党

    忠诚源自信仰,信仰坚定志向。周智夫的一生,是以信仰为支撑的纯粹人生,是以忠诚为根脉的党性永生。

    从思想上入党,在火线中入伍。周智夫1924年11月出生于苏北革命老区睢宁,经历了军阀混战的腥风血雨,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10岁就接触八路军的地下秘密组织——青年抗敌救国团,并亲眼看到共产党领导村民减租减息闹翻身。共产党不让老百姓受压迫、八路军专门打鬼子,让周智夫年幼的心灵深受触动。1943年9月,已经成熟的他毅然选择了“暴露身份就会被杀头”的组织,加入了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觉悟不断提升,奋斗日趋自觉,扒路、征收公粮、查岗放哨都抢着干。第二年9月,上级调人上前线打仗,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危险我不怕,我去!”从此加入抗日队伍,开始了戎马生涯。

    “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一生去报答。”周智夫曾担任新四军某连队政治指导员,他不但经常深入班排作战前动员和思想引导工作,而且每次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1946年在一次阻击战中,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肩窝,贯穿右肺,被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后方医院,把他从死神身边抢了回来。后历经7次转院治疗,最终右侧第六根肋骨摘除,右肺近三分之二切除,落下三等甲级伤残。每当想起这段经历,他总是老泪纵横:“当年战斗环境那么恶劣,党始终没有丢下我,战友们始终没有抛弃我!”他把对党尽忠、对战友尽责的信诺坚守终生。

    投身革命即为家,党叫干啥就干啥。周智夫投身革命75年,4次跨省调动,经历10余次部队整编、20余次岗位变换,每次都坚决服从。1945年,因连队合并,由正职调整为副职,毫无怨言;后为扩大主力,调去地方区队做发展队伍工作,也坚决服从。1957年,又被调往重庆某炮校工作,带着妻子和4个未成年的孩子,拎着2个竹编包及时报到。1968年,家庭和工作逐渐安稳下来时,又被派去某基地医院工作,二话没说拖家带口赶赴云南。没到两年,又来调令,千里迢迢奔赴北方。虽然一直漂泊不定,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从未动摇。

    “对组织要有一说一,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周智夫的《自传》字里行间充满着真诚和自省。“只要革命需要,我愿意把生命献给党。”周智夫用实际行动,实践了神圣的诺言。

    离休不离心 离岗不离党

    离休后的周智夫本可无所挂牵、安享晚年,但始终把为党尽责作为自己的分内担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余热生辉、老有所为。

    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周智夫年逾九旬,依然好学不倦,他最爱学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最爱读的是党报党刊,最爱看的是新闻联播和革命战争片。他常说,人老了身体容易流失钙,但精神上的钙决不能丢,“不学习咋进步?人越老越不能糊涂,越要通过学习保持头脑清醒。”听力严重下降,一向节俭的他自费1万多元购买了助听器。放大镜、助听器、笔记本是他的“必备三宝”。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他因多处骨折卧病在床,还让家人把他抬到客厅,全程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

    “能为组织分忧解难,我感到很荣幸。”1984年,一批离休干部按计划要搬进干休所,当时居住条件有限,不少人犹豫,周智夫第一个表态要搬。很多人都不愿意住一楼,他又主动选一楼。正当全家人敲定了装修方案、准备动手时,负责此事的同志又面带难色找到他说:“二楼有位同志腿脚不方便,想换成一楼。”周智夫二话没说,爽快地换了房。

    党的荣誉至高无上。周智夫90岁生日时,干休所为他制作了一期宣传橱窗,“九旬老兵精神矍铄家庭最幸福,一心向党赤胆忠诚为国建功业”,他把组织关怀视作最好的寿礼,后来收藏挂在客厅主墙。摆放在客厅的,还有1998年他从天安门广场带回的2面袖珍国旗。对于部队授予的奖章,他都奉为至宝、视若生命。

    周智夫把参加党组织生活看得非常重要,每次开会都认真准备,踊跃发言。他平时不出远门,连踏青、秋游都很少参加,但学习文件、政治教育、党课辅导却一次不落,每次都提前到、坐前排,戴着助听器生怕漏掉一个字。2016年,他感觉身体越来越支撑不住了,在坚持上完“两学一做”集中学习教育最后一堂党课后,特地留下来向组织请假。女儿知道他强烈的家国情怀,送给他能播放国歌的纪念香港回归的紫荆花音乐盒,他一有空就打开听,长时间沉浸在那熟悉的旋律中,回忆炮火硝烟的岁月,为祖国的强大而激动。当得知周边某个国家挑起事端时,他愤慨难当:“再打起仗来,我还要上战场!”他总惦念着为党再尽绵薄之力,2018年1月18日,病榻弥留之际的他委托家人一次交纳大额党费12万元,向党组织郑重承诺“下辈子还是党的人”。

    勤廉为公仆 慎修固本真

    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内在的,也是外现的;不是虚无空洞的,而是伴随一生、影响一生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周智夫一生真正做到了清正廉洁、勤勉敬业、淡泊名利,坚守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

    周智夫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参加过10余次战斗,并因战伤被评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5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和他有着相似经历和资历的战友职务待遇高于他,他为战友的进步而高兴,并真诚地认为那是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从未因个人待遇向组织伸过手。他想的更多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感到自己是个幸运者,应当把牺牲者的未竟之责担起来,而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太少了。

    “自己苦点没有啥,少给组织添麻烦。”周智夫给自己制定“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多给组织添彩,少向组织提要求、少对组织讲条件、少给组织添麻烦”的“三多三少”原则。由于数次工作调动,5个子女分布江西、重庆、江苏、北京4省市,他从未向组织申请随迁随调。儿子参军入伍、退役安置,女儿插队下乡、工作分配,都没有托关系、打招呼,甚至大儿子当兵转业可以回北京,他反倒劝说孩子留到南昌的一个厂矿工作。刚离休时,他医疗关系没转到北京,无法到医院看病,就自己给自己开药,让上中学的小女儿给自己打针。老战友都看不下去,劝他向组织反映困难,但他一直没报。2018年,他身体状况恶化、卧床不起,干休所专门安排了一名战士送饭,没两天就被劝回了,一向舍不得花钱的他宁肯请保姆也不愿“麻烦”组织。

    “待遇是组织给的,有标准也要省着用。”周智夫给自己立下住房不超标、用药不超标、用车不违规的戒律。在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七院军管会任副主任时,他一家人和另外一家人挤在60平米的两居室里,一住就是10年,期间有多次换房机会,都让给了别人。战伤累累且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但每年实际医药费用连统筹标准的一半都不到,近20年没有外出疗养过。即便如此,按照医嘱用一些进口药,也要再三确认是不是必需品、符不符合规定。每次住院,病情稍有好转,就要求尽快出院,家人告诉他不用个人花钱,他听后很不高兴,“公家的钱也不能随便花,而且要省着花。”

    “不干工作党要咱干什么?”在妻子的眼里,老周是组织的人,整天忙得不得了。在单位同事的眼里,周智夫是公认的工作狂。长年累月拖着羸弱的身体坚持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所到单位大多是新组建的,情况生、任务重、时间紧,但他从未打退堂鼓,经常激励自己,“党员干部就是带头吃苦奉献的,没有困难叫我们来干什么。”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得非常出色。在因伤提前离岗的那段时间,他几次对老伴说,要把身体养好,争取还能回到岗位上为党做点事。

    躬行传家风 教子有义方

    周智夫非常注重家教家风,着眼“大家”管好“小家”,教育出子女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和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也教育出子女公私分明的品德觉悟、对党和国家的赤子情怀。

    走进周智夫的家,陈设极尽简单朴素,有用了几十年的沙发、衣柜、行军床、折叠饭桌,还有上世纪50年代的牙缸、饭盒,就连一套军装他穿了30多年仍不舍得换。他有一个记账本,每一笔开支都记得清清楚楚,算下来每个月平均开销仅几百元。后辈们都很纳闷,老人工资不算少,为啥舍不得花钱呢?“我的工资是党给的,留着以后有大用。”其实,他老伴一直没有工作,几个孩子上班前,一家的衣食住行全靠他一人的工资,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还资助6个亲戚的孩子读完了中学。

    “公家便宜一点也不能占”。无论在职还是离休,周智夫始终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他常常向老伴交代,俩人医保标准不一样,药须分开存放。大女儿患有心脏病,随身常备速效救心丸,她来看望父亲,父亲发现俩人用的药一样,就要求在药瓶贴上名字来区分。大孙女带孩子从重庆来探亲,期间小孩生病,孙女私自向所里要了一次车,他知道后很生气:“我们家从没因私事用过公车,以后不能这样子,否则就别来了!”

    “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家人留精神。”别人眼里“无情”的周智夫,实则深明大义、教导有方。他经常鼓励子女:“不是爸不管你们,饭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这样才有意义。”“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奋斗。”他一直教育子孙永念党恩、永跟党走。小儿子退伍时赶上边境战事,他专门打电话,要求其打报告留队待命;孙辈们长大成人,他把战争年代的故事、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当作成人礼相送;曾外孙出国读书,他再三叮嘱:“你的根在中国,学成后要回来报效祖国。”他在遗嘱中写道:牢记入党和从军的初心,报党恩!我们这个大家庭能有今天,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给的。我希望我的儿女永远跟党走,用实际行动爱党爱国,听党的话,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话!在他言传身教下,后辈们都很孝顺、懂事、爱党、爱国,靠拼搏奋斗在各地安家乐业,成了邻里羡慕的和谐大家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习周智夫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永远保持革命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