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 03:53 来源:新华社
在周台子新村老年公寓,范振喜正在和老人们聊天。
行走在112国道上,滦河北岸、燕山山脉炮台山脚下,出现一个美丽“小城镇”:平坦宽阔的柏油路,雕梁画柱的牌楼,古香古色的长廊,整齐划一的楼房……
这就是河北省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还是个“一穷二乱人心散”的穷山沟。30多年来,在村党委书记范振喜带领下,周台子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临危受命:“三板斧”彰显干事创业决心
在周台子村展览馆里,摆放31年前村集体留下的固定资产:一张缺腿儿的木桌、一把三条腿的椅子、一部没有摇把儿的电话机。
1987年,周台子村集体欠外债8万元,人均收入不足400元。当年4月,镇里工作组和村里30多名党员,将目光投向刚从部队复员回来、只有25岁的范振喜身上。
范振喜说:“既然组织和党员们信任我,我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两手空空,从何下手?范振喜想到把村里私人开采的矿山资源收归集体。他决定先把自己二哥的矿给收了。
这等于断了二哥的财路,经过无数次苦口婆心劝说,二哥终于答应了。就这样,其他几个小矿点也和村里签订了承包合同,每年向村里缴纳一定承包费。村集体当年进账近10万元,垒坝、修田、栽果树、翻盖学校,村子变了样。
随后,范振喜又使出了清理陈欠、治理乱砍滥伐的两板斧。“三板斧”下来,彰显出范振喜干事创业的决心、能力和担当,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生命奇迹:信念让我一百次重生
1991年秋,范振喜为村办企业考察项目时,不小心接触了有毒化学原料,回来后持续发烧。次年春天被检查出患白血病。对于范振喜一家来说,天都要塌了。
控制病情唯一的办法是做骨髓移植手术。但光住院押金就要10万元,范振喜选择了放弃。
“一定要把范振喜救活,他是为大家累病的!”乡亲们得知范振喜生病后,自发捐款,短短五六天时间,就凑了10多万元。去北京的那天,乡亲们拉着范振喜的手说:“振喜,你可要回来啊,我们等着你。”范振喜二哥为他捐献了骨髓。
4个多月后,范振喜闯过了最危险的排异期。出院时,医生再三嘱咐他静养两年,但他一回村,就执意去处理村务。“我这条命是大家给的,我得拼尽全力报答乡亲们!”
2001年大旱,周台子村1000多亩稻田急需灌水插秧,范振喜和村班子成员抢打机井、购买机泵管带。连续几天下来,范振喜昏倒在田间。被送到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经过7天7夜抢救,范振喜再次创造生命奇迹。
“病魔让我一百次死去,信念让我一百次重生!”至今已接到过4次病危通知书的范振喜说,他得与时间赛跑,能多活一天就要为乡亲们的富裕拼搏到底。
坚守初心:多措并举促乡村振兴
范振喜担任村党委书记31年来,一刻不忘“临危受命”时的初心和使命——
1987年到1991年,治穷治乱、抓农业、打基础,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
1992年到2002年,调整结构、创办了烧结厂、养猪场、花炮厂、机制砖厂等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在全县率先进入小康;
2002年至2012年,用10年时间实现城镇化,昔日脏乱差的山村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如今,周台子已然成为引领贫困山区农村发展的先行村:全村固定资产8亿元,集体年收入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8万元。
周台子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村党支部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范振喜本人光荣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并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