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先进典型

党建引领树标杆志愿服务赢民心

2018年7月4日 17:32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社区位于和平区西南部,占地0.16平方公里,现有楼门164个,常住居民2300余户、6000多人,辖区单位170余家。2000年,朝阳里社区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社区党委,下设党支部11个,隶属党员278名。

    朝阳里社区党委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社区党建工作切入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有效推动了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建了美丽和谐社区,赢得了上级领导、社区群众的一致赞扬,并先后荣获 “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和“天津市和谐社区”、“市级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单位”、“市级先进社区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敢为人先,探索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

    27年前,朝阳里社区党支部为帮助13户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创新成立“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开启了一条社区志愿服务之路。时至今日,如何进一步继承优良传统,增强社区志愿服务时代活力?社区党委认为,只有紧跟形势,创新思路,不断注入新内涵,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于是,他们把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围绕社区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整体功能,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

    突出“品牌化”运作。把过去社区志愿服务的“老三送”(即送煤、送菜、送炉具)转变为现今的“新三送”(即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让服务内容不断适应居民群众的现实需求。送岗位——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宣传等专题讲座,使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先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8人次;送知识——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设施为阵地,依靠社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群众送去所需知识;送健康——由新兴卫生院、医科大学的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免费查体、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医学知识讲座,组建太极队、合唱团和模特队,引导群众陶冶情操、怡情养性、强身健体。

    突出“社会化”运作。以社区“大党委”为纽带,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契机,积极开发适合社区党员群众、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社区党委利用和平文化宫的报告厅、展览室和多媒体室,组织居民前往观影观展、健康上网、免费接受电脑培训;区文化和旅游局出资为社区文化团队购置电子琴、手风琴、收录机等设施;和平文化宫设立的“圆梦·爱心”艺术学校为社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免费艺术培训;中环电子公司拆除本单位4间库房建成200平方米的社区市民学校,供社区居民使用;威娜美发公司每月到社区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天津医科大学、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和平区新华职大等院校在社区建立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丰富了志愿服务内容。

    突出“项目化”运作。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协会的作用,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在志愿服务供需双方之间架起连心桥。2003年,社区志愿者建立了“扶危济困基金”项目,12年来共募集捐款8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体、个人112人次。近年来,在完成好“爱心超市”、“扶危济困基金”等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社区党委还根据居民的现实需求增设了“心目影院”、“爱心义务婚介”、“爱心助空巢”、“残疾人阳光出行”等新项目,以及针对老年人的“法律咨询、心理咨询、陪同就诊”等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心目影院”项目受到了刘奇葆、孙春兰、刘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与时俱进,打造社区志愿服务新常态

    从最初的“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到如今拥有10个团体会员单位、1164名注册志愿者,朝阳里社区党委围绕建设志愿服务型社区的目标,通过引入“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机制,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从靠自觉、凭热情,走向靠制度、守规矩的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坚持“日常化”,增强社区志愿服务的生命力。随着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也日益多样化。目前,社区日常服务已形成文化、体育、治安、再就业、便民服务等8个系列、19个种类,社区居民年均享受志愿服务5600件次。

    坚持“规范化”,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公信力。为规范志愿服务行为,社区党委将规范化管理纳入每个志愿服务项目之中。如在“旧楼整修改造工程”和“新河里绿荫泊车工程”中,志愿者积极建言献策,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效果良好;在完善服务互动机制中推行“爱心传递链”活动,使受服务者再帮助他人,爱心传递,形成志愿服务 “多米诺”效应。

    坚持“制度化”,确保社区志愿服务长效运行。近年来,社区党委持续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志愿服务记录等制度,并加强对志愿者日常教育管理。通过开展党员“认岗、认亲、认难题”活动,发挥党员志愿者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党员认岗率达到100%以上。社区党委连续10年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并将评出的140余名优秀志愿者的事迹制成展牌,在社区内巡展,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联动效应。

    党员引领,建设美丽和谐新社区

    “有爱心学志愿者、有能力做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是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文化的精炼总结,也是倡导人们自愿自主、量力而行参加志愿服务的务实宣传。27年的薪火相传,社区志愿服务硕果累累。如今,志愿服务精神已成为社区党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推动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典型引路,全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调动了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社区建设我出力、社区发展我受益的良性互动模式。社区志愿者理事会名誉会长、老党员王志仁每年都要抽出300个小时为社区群众做好事实事、定期捐款奉献爱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邻里之间更加和睦,社区更加和谐。

    营造氛围,提升品位。朝阳里社区的文化建设有着鲜明的志愿奉献烙印。特别是党员志愿者长期活跃在社区理论学习小组、文化艺术团队中,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营造出健康、文明、崇尚科学的社区氛围,为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引导社区文明行为做出了重要贡献。

    维护稳定,社区和谐。为确保社区和谐稳定,社区党员志愿者组织成立了巡逻队,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治安巡逻,并积极参与“交通志愿者站岗”、“达沃斯论坛维稳”等工作,维护着社区的安宁。社区开辟休闲聊天室、爱心驿站等成为帮助老年人排忧解闷的阵地,社区还定期聘请律师为社区居民做法律义务咨询讲座,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