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 17:33
工作之余,韦成刚(右)都会到“同心桥”施工现场帮工。记者 吴秉泽摄
4月21日上午,麻山深处的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同心村打边组,微风轻拂,桐子花开得正艳。
在蜿蜒流淌的打边河上,一座小桥渐渐成形。随着水泥砂浆灌满事先铺好的模板,3个多小时后,一座钢筋混凝土桥的桥面铺设完毕。
看着业已成形的桥,韦成刚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东摸摸、西看看,生怕哪道工序没做到位,影响桥的质量。“几十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说。
这座桥名为“同心桥”。韦成刚现为南方电网贵州紫云供电局松山供电所配电班线路维护员,是修建这座桥的主要推动者。
修桥圆了村民梦
悠悠流淌的打边河,给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给群众带来了无尽烦恼,生产受影响,出行不方便。
韦成刚的家就在打边河旁,从小吃够了没桥的苦头:“遇到水涨,村民得把衣服脱了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过河,随时都可能被大水冲走!”大人过河还好说,最难的要数上学的孩子。“水小的时候大人背着过河,水大了就只能在家自学。”韦成刚说。
因为没桥,同心村的村民个个是“游泳能手”。“修桥是村里几代人的心愿!”年过七旬的杨昌福老人自记事起,就盼着能有一座桥。
对于乡亲们的心愿,韦成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着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为村民架一座桥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设计桥身、核算成本、筹集资金……工作之余,韦成刚一遍又一遍为实现全村人的“梦想”谋划着。
2015年3月8日,韦成刚拿出全部积蓄6.8万元,买来水泥、石子,凭着一股“傻劲”干开了。“家乡的发展,我不能置身事外。”他说。
在韦成刚的带动下,村民们也加入了“同心桥”的建设中。与韦成刚一起长大的王卫坤第一个报名,“他有这样的善举,我不能无动于衷”。
60岁的韦顺明是一位建筑工人,得知韦成刚修桥的消息后,把在外面的活儿辞了回家帮忙。
你搬水泥、我运砂浆,“同心桥”热火朝天地建了起来。
事非经过不知难。原本计划用6.8万元把桥建好的韦成刚,在工程不到一半时就把钱花光了。2015年4月,“同心桥”的建设工作不得不停下来,留下了3根5米多高的桥墩矗立在河岸上。
韦成刚的同事知道后,从附近工地“讨”来废弃的钢筋,嵌在桥墩上拉直,然后铺上木板,搭起一座简易的木桥。
虽然简陋,简易桥却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孩子上学不再需要家长接送,村民过河干活不用再看“老天脸色”。
今年3月初,韦成刚自筹资金为家乡修桥的事情传开了,他的同事发起“我为小桥添块砖”爱心筹款活动,网友及其他爱心组织捐赠的资金达12.8万元,一度因资金问题停工的“同心桥”复工。
如今,“同心桥”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我们争取在‘六一’前夕完成施工,给村里的孩子们送上一份礼物。”韦成刚笑着说。
带领村民富起来
1973年,韦成刚出生在紫云县松山镇同心村狮子寨的一个苗族家庭。
由于父母残疾,韦成刚家是村里最贫困的一户。靠着政府的救济和乡亲们的帮助,韦成刚和弟弟才得以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困难,韦成刚高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回家,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到县城买来书籍,自学种杂交稻,当年就收获粮食3000多斤,让家人吃上饱饭。
此后,韦成刚又学习了养猪、养鱼等技术,发展立体种养,年收入10余万元,还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教给乡亲们,带动村里20多户人搞养殖,一起脱贫致富。因致富有方,韦成刚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群众有困难,他总是冲锋在前。“如果乡亲有困难,我无动于衷,既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违背自己的入党誓言。”韦成刚说。
上世纪末,同心村联系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砂石路,道路两旁全是植被稀松的土坡,一到雨季,要么路基被冲垮,要么被滑坡阻挡,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村民养的猪、种的蔬菜水果,运不出去;生产需要的化肥、农药运不进来。心里着急得不得了。”韦顺明说。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韦成刚总是最先站出来,组织村里的中青年抢修道路。同心村村委会主任杨胜方说,为保障道路通畅,韦成刚和村里青年每年投入劳工1300多个工时。
麻山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大山只长石头不长树。为让家乡绿起来,韦成刚在2002年到2003年间,从林业部门申请10万株树苗,带领村民将村里的500多亩荒山全部造上林。如今,这些树木有的已有碗口粗,既保持了水土,又绿化了家园。
2004年,同心村摘掉贫困帽子。
真心服务暖万家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不幸降临了。2003年,韦成刚妻子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为治好妻子的病,韦成刚四处求医,花光家中积蓄,还是没有留住妻子。
韦成刚一时心灰意冷,人生陷入低谷,主动辞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职务。“履行不了责任就不要占着位置”,他说。
2010年,松山供电所招考抄表员,原本计划外出打工的韦成刚参加了考试,结果被录用。“这是在另一个岗位为群众服务”,韦成刚说。
“要为群众服务得好,得有过硬的本事。”从一个农民转变为抄表工,韦成刚面临的困难不小,“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干好”。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为尽快成为熟练工,韦成刚整天跟着师傅跑,“自己勤快点,师傅也愿意教”。工作之余,韦成刚找来《电工基础》《低压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等书籍学习。如今,韦成刚已成为松山供电所营业班的业务骨干。
他负责8个行政村的抄表工作和线路维护,覆盖1332户人家。由于村民居住分散,道路崎岖,韦成刚的抄表、巡线之路,大多只能靠步行。松山供电所所长易开佐介绍说,他与韦成刚共事的4年时间内,韦成刚已经穿坏20双胶鞋。
群众都知道,用电有麻烦,要找“韦抄表”。松山镇返乡创业农民工张胜说,4月初的一天晚上,他的生产车间线路发生故障,就打电话给韦成刚。没想到,韦成刚连夜赶过来帮助排除故障,恢复供电。
像这样的事情,韦成刚已经记不清到底做了多少回。
韦成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凭着一份执著和坚守,服务乡亲、回报社会,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201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