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先进典型

全部心血投村里不占公家半毫厘——记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下)

2018年5月22日 08:18  来源:人民日报

    范振喜(右)在向技术员了解新设备的安装情况。(资料图)

    从河北滦平县城出发,驱车向东20多公里便来到了周台子村。沿着笔直的村前大道行驶,路两旁的水上公园和村民文化广场映入眼帘。进入村中,老年公寓、培训中心、职工公寓、小康新居等多幢大楼格外醒目。周台子村已然是燕山深处的一座新城。

    进入老年公寓,79岁的石怀山带领我们坐上电梯,来到三楼他和老伴儿居住的一间公寓。30多平方米的公寓整洁明亮,带有独立卫生间和独立厨房,空调、电视、冰箱等家电设施一应俱全。石怀山告诉我们:“我现在住在这里是免费的,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住进来。我和老伴儿每人每月都能从村里领到500元的养老金,平时村里还给我们发米面粮油,端午节、重阳节还会上门给我们送温暖。”

    “我们周台子村的老人是幸福的。”范振喜回忆说,20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让他萌生了要让老人们老有所养的想法。1991年,当时的周台子村部紧挨着村卫生室,29岁的范振喜闲下来时就到卫生室串门。一天,他在卫生室看到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打开随身携带的手帕,从里面拿出整理好的10张一毛纸币,想要买一些零药。“老人的钱都是一毛一毛凑出来的,每次只买一点点药,有时还得赊账。”卫生室的见闻深深触动了范振喜,“老人辛劳了一辈子,年老了买点零药都这么困难,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不久后,范振喜召集村干部讨论,决定给每位老人每月发两块钱的养老金,以供他们买零药。之后,范振喜将这一做法延续了下来,养老金额度也逐渐增加。目前,周台子村60岁至70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领到300元养老金;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00元养老金。“1992年年初,我们把每位老人当年一年的养老金24元发下去时,许多老人流下了热泪,那时,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特别值。”范振喜说。

    31年来,范振喜几乎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村民身上,他自己却积劳成疾。这些年,范振喜得了血癌、心肌梗塞等多种大病,还患上了严重的干眼病,做了三次手术。现在,他每天吃十几种共计上百粒药,补充20次人工泪液。但是,始终有一股劲头在支撑着他,那就是他心中坚定不移的责任和追求。

    驻村干部张立平和范振喜相识多年。他告诉我们,范振喜的家离村部很近,但范振喜除了回家休息,其他所有的时间都在村部。“范书记的工作状态几乎是白加黑,白天干活,晚上开会。他没有节假日,甚至大年初一也到村部来。”张立平说。

    1995年、1996年两年,村里经济飞速发展,按照县里文件,范振喜可得到发展集体经济贡献奖,奖金从村财务列支,可他从来没领过。1996年,为了方便患病的范振喜工作,村里以3000元的价格将村加工厂的5间房卖给了他。2004年,范振喜将翻新后的5间房以35000元卖掉,而他第一时间将增值收入32000元交给了村集体。“我不能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范振喜说。31年来,范振喜的福利始终与普通村民一样。他妻子是家庭妇女,儿子在外地工作,亲属没有一人在村办企业和村班子工作。

    如今,村民富起来了,范振喜将工作重心逐渐放在了培训基地的建设上,力争培育出乡村振兴的技术人才。2014年,周台子村被中组部和原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2015年被河北省确定为万人示范培训基地。每个月都会有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和农民代表来到村里培训。今年5月17日,来自黑龙江省的100多名优秀大学生村官齐聚周台子村,学习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范振喜在开班仪式上说:“一个村子,也包括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时代潮流的发展大势紧紧联系在一起,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真抓实干,才可能有辉煌的成就和光明的前途。”

    参加培训的黑龙江省嫩江县桦木村大学生村官刘宁说:“范书记与病魔抗争几十年,把周台子村发展成为先进示范村。他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让我受益匪浅,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