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先进典型

向基层扎根向梦想生长——廖俊波事迹采访手记

2017年4月15日 13:41  来源:新华社

    廖俊波(左二)在铁山东涧村调研。(资料图)

    丁本钟万万没想到廖俊波会主动递给自己名片,更没想到,还没来得及打名片上的电话道声谢,号码的主人已经永远接听不了了。

    2017年3月,廖俊波遭遇车祸去世前不久的一天,福建南平赤岸村村民丁本钟因自家拆迁回拨地问题找到武夷新区管委会,在大厅里犹豫徘徊时,廖俊波将他请进自己的办公室。

    “当时不知道他是谁,只觉得他很热情,耐心地问我情况,还叫了很多人过来一起听,临别给我一张名片,说有啥事就打电话找他。”丁本钟说,“那一刻没仔细看,回家才知道他是南平市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

    武夷新区用“再造一个新城”的决心做招商、上项目。拆迁,地方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难题”,必然绕不开、躲不过。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阵,一怕贻误发展良机,二怕群众利益受损。

    廖俊波的同事对他的共同评价是“拼”“严”“快”“实”,而群众描绘的首要特征是“扑下身子、没有架子”。从拿口镇镇长到政和县委书记,再到南平市副市长,廖俊波一路走来,分管工作涉及各行各业,但脚步从不飘忽,始终和群众保持亲密真挚的联系。

    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村主任胡光生不知道抽了多少支廖俊波分来的烟。“他每次到村里都会笑嘻嘻地递给我一支烟,然后就村里的大事小情拉开家常。”胡光生说,“我们村过去多年是空壳村,零村财,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

    “村里没钱,你怎么当村主任,怎么做事啊?”廖俊波说,“这么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来。种花收入多也没污染,你们想干的话,我全力支持!”

    土地流转起来,村民有了新奔头。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财也入账10万多元。

    东涧村民多年来一直喝山泉水,一到雨季就犯愁,雨水浑浊,还会有小虫。廖俊波知道后,马上带人勘察,不到两个月,过滤池修好了,吃水不再是问题。

    抓农业,和农民交心;抓工业,就和企业家交心。和廖俊波接触过的企业家都记得他的贴心服务。在政和同心经济开发区,有一批从闽东、浙南等地“舍近求远”搬迁过来的企业,大多是被廖俊波至诚务实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打动。

    邓少忠是一家电机企业的董事长,在政和国土部门咨询“异地抵押贷款”问题时,打了投资的退堂鼓。廖俊波得知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协商,合法依规地解决融资问题,排除疑虑。

    “我什么时候打电话找他反映问题,他就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从来没有推诿拖延。”邓少忠说,“为了建立完整的电机产业链,他到闽东招商不知去了多少次,带着优惠政策、带着部门负责人,关键是带着一颗火热的心。”

    与商人交往,贵在“亲”“清”。廖俊波做人做事既“肝胆”,又“干净”。邓少忠偶尔从家乡带点水果送来,廖俊波分给在场的每位同事,转天还要回送很多本地水果到公司去。廖俊波到公司的次数数不清,却从未在公司吃一餐饭。

    张斌是政和当地一家电商企业经理,受廖俊波之托,买了几本电商书籍送给他,不愿收书钱。廖俊波收下书后,转天回送了政和白茶。

    南平市政府办科长吴慧强回忆说,曾有客商提着礼品海鲜来见廖俊波,他追到电梯口还给客商,还开玩笑说,“我收了你的东西,再给你办事,那咱们还是朋友吗?不要看轻了我,也不要看轻了你自己呀!”

    跟随廖俊波10多年的司机林军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就和他一起同吃同住、摸爬滚打,对他的廉洁自律深有感触。

    “有时候,他让我把客商送来的小礼品退回去,后来想想,他不只是自己为人清白,也是用这个方式提醒我,不要贪图小便宜。”林军说。

    曾有人企图通过林军和廖俊波拉关系,林军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用请示就直接回绝这些“好意”。遇到坚持要送礼的人,林军也不客气,会说“不拿回去,我就拎到纪委去”。他知道这么做肯定没错,廖俊波也会让他这么做。

    不仅不收礼,有时候廖俊波还会往外“送礼”,不是送给领导,而是送给政府传达室的门卫。廖俊波的妹妹廖俊芳回忆说,“他经常工作到最晚,总是在最晚时候麻烦门卫开关门,打扰人家休息,他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廖俊波接手武夷新区工作后,几乎每位新区干部都记得他说过的话,“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

    他也经常对企业家说,“企业落在这里,就要在这里生根发芽,让这里的群众跟着富起来,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共赢啊。”

    肩负光荣与梦想的历史使命,廖俊波将双脚深深扎在基层的泥土里,将身影与群众紧紧地牵系在一起。他的生命停止了,但精神将鼓舞更多中国共产党人,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继续努力生长。

    廖俊波(左二)在铁山东涧村调研。(资料图)

    丁本钟万万没想到廖俊波会主动递给自己名片,更没想到,还没来得及打名片上的电话道声谢,号码的主人已经永远接听不了了。

    2017年3月,廖俊波遭遇车祸去世前不久的一天,福建南平赤岸村村民丁本钟因自家拆迁回拨地问题找到武夷新区管委会,在大厅里犹豫徘徊时,廖俊波将他请进自己的办公室。

    “当时不知道他是谁,只觉得他很热情,耐心地问我情况,还叫了很多人过来一起听,临别给我一张名片,说有啥事就打电话找他。”丁本钟说,“那一刻没仔细看,回家才知道他是南平市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

    武夷新区用“再造一个新城”的决心做招商、上项目。拆迁,地方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难题”,必然绕不开、躲不过。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阵,一怕贻误发展良机,二怕群众利益受损。

    廖俊波的同事对他的共同评价是“拼”“严”“快”“实”,而群众描绘的首要特征是“扑下身子、没有架子”。从拿口镇镇长到政和县委书记,再到南平市副市长,廖俊波一路走来,分管工作涉及各行各业,但脚步从不飘忽,始终和群众保持亲密真挚的联系。

    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村主任胡光生不知道抽了多少支廖俊波分来的烟。“他每次到村里都会笑嘻嘻地递给我一支烟,然后就村里的大事小情拉开家常。”胡光生说,“我们村过去多年是空壳村,零村财,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

    “村里没钱,你怎么当村主任,怎么做事啊?”廖俊波说,“这么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来。种花收入多也没污染,你们想干的话,我全力支持!”

    土地流转起来,村民有了新奔头。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财也入账10万多元。

    东涧村民多年来一直喝山泉水,一到雨季就犯愁,雨水浑浊,还会有小虫。廖俊波知道后,马上带人勘察,不到两个月,过滤池修好了,吃水不再是问题。

    抓农业,和农民交心;抓工业,就和企业家交心。和廖俊波接触过的企业家都记得他的贴心服务。在政和同心经济开发区,有一批从闽东、浙南等地“舍近求远”搬迁过来的企业,大多是被廖俊波至诚务实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打动。

    邓少忠是一家电机企业的董事长,在政和国土部门咨询“异地抵押贷款”问题时,打了投资的退堂鼓。廖俊波得知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协商,合法依规地解决融资问题,排除疑虑。

    “我什么时候打电话找他反映问题,他就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从来没有推诿拖延。”邓少忠说,“为了建立完整的电机产业链,他到闽东招商不知去了多少次,带着优惠政策、带着部门负责人,关键是带着一颗火热的心。”

    与商人交往,贵在“亲”“清”。廖俊波做人做事既“肝胆”,又“干净”。邓少忠偶尔从家乡带点水果送来,廖俊波分给在场的每位同事,转天还要回送很多本地水果到公司去。廖俊波到公司的次数数不清,却从未在公司吃一餐饭。

    张斌是政和当地一家电商企业经理,受廖俊波之托,买了几本电商书籍送给他,不愿收书钱。廖俊波收下书后,转天回送了政和白茶。

    南平市政府办科长吴慧强回忆说,曾有客商提着礼品海鲜来见廖俊波,他追到电梯口还给客商,还开玩笑说,“我收了你的东西,再给你办事,那咱们还是朋友吗?不要看轻了我,也不要看轻了你自己呀!”

    跟随廖俊波10多年的司机林军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就和他一起同吃同住、摸爬滚打,对他的廉洁自律深有感触。

    “有时候,他让我把客商送来的小礼品退回去,后来想想,他不只是自己为人清白,也是用这个方式提醒我,不要贪图小便宜。”林军说。

    曾有人企图通过林军和廖俊波拉关系,林军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用请示就直接回绝这些“好意”。遇到坚持要送礼的人,林军也不客气,会说“不拿回去,我就拎到纪委去”。他知道这么做肯定没错,廖俊波也会让他这么做。

    不仅不收礼,有时候廖俊波还会往外“送礼”,不是送给领导,而是送给政府传达室的门卫。廖俊波的妹妹廖俊芳回忆说,“他经常工作到最晚,总是在最晚时候麻烦门卫开关门,打扰人家休息,他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廖俊波接手武夷新区工作后,几乎每位新区干部都记得他说过的话,“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

    他也经常对企业家说,“企业落在这里,就要在这里生根发芽,让这里的群众跟着富起来,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共赢啊。”

    肩负光荣与梦想的历史使命,廖俊波将双脚深深扎在基层的泥土里,将身影与群众紧紧地牵系在一起。他的生命停止了,但精神将鼓舞更多中国共产党人,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继续努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