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 05:09 来源:人民日报
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飞行员与“飞豹”战机合影。
5月4日,沿海某机场,晨曦中一架架战鹰昂首列阵。和往常一样,分管机务的副团长郑有区带着机务官兵进行战机起飞前的最后检查。
7时40分,战机轰鸣。4架战机组成的2个编队,怒吼着直刺海空。
看到战鹰顺利起飞,郑有区此时眼角竟有些湿润了,不久他将转身离开。“只要一天不离开部队,工作就一天不松劲。”郑有区说。
他所在的团正是被誉为改革先锋的“雷霆战鹰”。聚焦强军目标、紧跟改革进程,全员投身改革、全程见证改革、全力推进改革。组建49年以来,该团“搏击长空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历经4次调防、6次转隶、9次换装,先后参加收复支援岛礁等战斗,创下海军航空兵史上7个“首次”,成长为一支“敢于亮剑、勇于胜利”的海空劲旅。
目前,改革强军进入关键时期。“越是改革的脚步临近,越要克服浮躁情绪,心无旁骛抓好战备训练,实现撤并降改后的无缝链接!”团长吴郑军和团政委张冠增说。
“转身,只为更好的出发!”面对改革大考,该团官兵迎难而上,步履铿锵。
抓“关切点”,以改革获得感强化认同感
“听说这次改革我们单位动静也不小?”“今年转业的名额是不是要增多?”……在部队调整改革前期的一次调研摸底中,少数官兵有些忧虑和不安。起初,团政治处主任陈鹏一天要接到不少咨询电话。
“改革当前,官兵的思想疙瘩不解开,就会心神不宁、自乱阵脚。”这一切,张冠增政委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年初,一场以“感恩改革红利,汇聚改革力量”为主题的讨论辨析,在该团会议室热烈展开。
“以前,院子里头路不平、灯不明、水不清,现在咱们是现代化综合型的营区;过去飞机是老式的米格,只能在家门口打转,如今的‘飞豹’战机,经常转战千里之外……”讨论会上,吴郑军率先打开话匣子。
“来到部队后,经历了3次大的工资调整,去年买了房,今年还找到了女朋友,心里想着都觉得美!”该团仪氧师罗冲接过话茬,述说自己的“幸福账单”。
“这些年,改革确实让我们收获满满,我们都想在部队好好干下去。”修理厂教导员何立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改革给我们带来红利,让官兵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同时,也会伴随着牺牲奉献。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时代大考面前,我们既要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思想定力,更要有直面挑战、顾全大局的政治觉悟。”正在该团蹲点的师政治部主任陈亮明一席话掷地有声,他以阳光的心态干工作,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他也面临走留问题。
被团里特意请来参加讨论会的质检中队原中队长杨志成,向大家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百万大裁军时,为了给组织分忧,带领10余名干部主动申请转业复员的故事。“那时候,只要组织需要,从来不提条件、不打折扣、不讲价钱。”杨志成说。
讨论越深入,认识越深刻。团党委以此为契机,集中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人社会地位提高、打赢信心提升、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变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朗、练兵备战的劲头更足等6大军改政策红利,以及该团组建以来拥护支持改革的典型事例,着重开展改革获得感专题教育。
陈鹏介绍,党委一班人还以普通党员身份走进班排,参加所在党支部(小组)讨论,现身说法。一场场交流交心,大家在反躬自省中,感触改革红利,深思改革之责,廓清思想迷雾,坚定改革信心。
立“好样子”,不考虑位子只想着担子
“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发扬传统、保持本色,不管有多大困难,坚决完成任务!”3月下旬,在该团千里转场驻训仪式上,带队领导、团副政委王维新的话字字千钧。就在几天前,王维新已被确定为转业对象。
干部退役工作的通知下来后,该团部分领导被安排转业分流,而单位又相继接到赴外地轮训驻训任务。团党委正酝酿带队人选之际,王维新主动请战:“我去吧,让我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驻训期间,王维新始终坚守一线,跟班飞行没落一次,值班值勤毫不含糊。在某重大演练任务中,他带领机务人员连续奋战,及时发现排除了飞机突发环控系统故障,确保了战机顺利参演。
“这个时候,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只要领导做好了,再大的困难都不是事儿。”张冠增说,“我们党委一班人不看调门看定力,不看表态看行动,把干好工作、带好部队作为对改革的最大支持、对组织的最好回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记者了解到,团领导中不乏年龄快要到杠、任职年限即将到顶者,在节骨眼上,他们干劲不松、标准不降、斗志不减。
今年春节前夕,该团突然接到转场驻训命令。驻训机场环境陌生,组训、战备压力大,而且当时不少官兵家属都赶来部队过年……部署会上,团长吴郑军第一个表态:“我带队飞!”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清楚,单位即将面临改革,团长的职务自然也面临调整。在这紧要关头,他考虑的不是自己今后的“位子”,而是肩上的“担子”,一门心思扑在练兵备战上。
以上率下,不令而行。会后,不论是空勤还是机务,都争着向团党委递交申请书,要求第一批参加转场驻训。为此,有人退掉了回家的车票,还有人把刚来队的家属和孩子送回了老家……
不忘初心,校准人生的未来坐标
走进团史馆,陈列柜中展放的一面“战斗枕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1979年2月,该团奉命担负空中支援掩护任务,受领任务后,飞行员在短短几天连续出动上百架次战机对我水面舰艇给予有力的掩护。由于任务完成出色,中央慰问团给参战官兵每人一面枕巾作为纪念,其中一面存放在团史馆。
如今,这面“战斗枕巾”已成为该团激发官兵投身改革强军的“活教材”。每年新员入营,团里第一时间组织官兵参观团史馆、听老前辈讲“战斗枕巾”的故事,激励一代代官兵不断发扬老一辈不怕死、不怕苦、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
改革当前,“忆入伍动机,谈改革强军”,官兵们反思自己认识的偏差,想清楚了入伍的初心,现在要做什么、干什么。“携笔从戎,一腔报国志是当初的想法,现在只盯着待遇、想着家庭、瞅着位置,和当初的理想变成了平行线……”在机务大队的党日活动上,军械主任徐学军出了汗、红了脸,引起了官兵们的思想共鸣。
“部队调整改革必然会牺牲个别官兵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打赢能力的提升,为什么身为战士的我们不能坦然接受?”团机务中队机械师、一级军士长吴清杰,经历过大小4次编制体制调整,面临岗位调整、职务变动、角色转换、利益取舍,执行命令是他和战友们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吴清杰先后维护过5种机型,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的保障工作,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3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相比个人的进退去留,大家思考更多的是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修理厂厂长冯立梁说。即使自己面临岗位调整,他仍然带领官兵连续攻关,取得某系统检查仪技术革新成果。
“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就算将来要换岗位也能适应。”在“改革怎么看、我该怎么干”的主题讨论中,四级军士长、电气师韩峰的话简单质朴。该厂机械加工车间主任于大明,入伍20多年,同样深有感触:“改革后还能不能继续当这个主任,我不关心,只要有助于战斗力提升,不管让我干啥都行!”
在营区,记者依然感受到官兵昂扬的精神状态:很少能够听到官兵议论个人进退去留,每个人都铆在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听从组织安排,进退走留听党的。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到哪都是打仗的兵!”“只要军队需要,不论去留我都干,因为只有改革才能强军,而强军梦正是我入伍最初的梦想!”面对改革,先后有数十名官兵服从组织安排,准备赶赴新单位。
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飞行员与“飞豹”战机合影。
5月4日,沿海某机场,晨曦中一架架战鹰昂首列阵。和往常一样,分管机务的副团长郑有区带着机务官兵进行战机起飞前的最后检查。
7时40分,战机轰鸣。4架战机组成的2个编队,怒吼着直刺海空。
看到战鹰顺利起飞,郑有区此时眼角竟有些湿润了,不久他将转身离开。“只要一天不离开部队,工作就一天不松劲。”郑有区说。
他所在的团正是被誉为改革先锋的“雷霆战鹰”。聚焦强军目标、紧跟改革进程,全员投身改革、全程见证改革、全力推进改革。组建49年以来,该团“搏击长空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历经4次调防、6次转隶、9次换装,先后参加收复支援岛礁等战斗,创下海军航空兵史上7个“首次”,成长为一支“敢于亮剑、勇于胜利”的海空劲旅。
目前,改革强军进入关键时期。“越是改革的脚步临近,越要克服浮躁情绪,心无旁骛抓好战备训练,实现撤并降改后的无缝链接!”团长吴郑军和团政委张冠增说。
“转身,只为更好的出发!”面对改革大考,该团官兵迎难而上,步履铿锵。
抓“关切点”,以改革获得感强化认同感
“听说这次改革我们单位动静也不小?”“今年转业的名额是不是要增多?”……在部队调整改革前期的一次调研摸底中,少数官兵有些忧虑和不安。起初,团政治处主任陈鹏一天要接到不少咨询电话。
“改革当前,官兵的思想疙瘩不解开,就会心神不宁、自乱阵脚。”这一切,张冠增政委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年初,一场以“感恩改革红利,汇聚改革力量”为主题的讨论辨析,在该团会议室热烈展开。
“以前,院子里头路不平、灯不明、水不清,现在咱们是现代化综合型的营区;过去飞机是老式的米格,只能在家门口打转,如今的‘飞豹’战机,经常转战千里之外……”讨论会上,吴郑军率先打开话匣子。
“来到部队后,经历了3次大的工资调整,去年买了房,今年还找到了女朋友,心里想着都觉得美!”该团仪氧师罗冲接过话茬,述说自己的“幸福账单”。
“这些年,改革确实让我们收获满满,我们都想在部队好好干下去。”修理厂教导员何立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改革给我们带来红利,让官兵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同时,也会伴随着牺牲奉献。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时代大考面前,我们既要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思想定力,更要有直面挑战、顾全大局的政治觉悟。”正在该团蹲点的师政治部主任陈亮明一席话掷地有声,他以阳光的心态干工作,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他也面临走留问题。
被团里特意请来参加讨论会的质检中队原中队长杨志成,向大家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百万大裁军时,为了给组织分忧,带领10余名干部主动申请转业复员的故事。“那时候,只要组织需要,从来不提条件、不打折扣、不讲价钱。”杨志成说。
讨论越深入,认识越深刻。团党委以此为契机,集中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人社会地位提高、打赢信心提升、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变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朗、练兵备战的劲头更足等6大军改政策红利,以及该团组建以来拥护支持改革的典型事例,着重开展改革获得感专题教育。
陈鹏介绍,党委一班人还以普通党员身份走进班排,参加所在党支部(小组)讨论,现身说法。一场场交流交心,大家在反躬自省中,感触改革红利,深思改革之责,廓清思想迷雾,坚定改革信心。
立“好样子”,不考虑位子只想着担子
“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发扬传统、保持本色,不管有多大困难,坚决完成任务!”3月下旬,在该团千里转场驻训仪式上,带队领导、团副政委王维新的话字字千钧。就在几天前,王维新已被确定为转业对象。
干部退役工作的通知下来后,该团部分领导被安排转业分流,而单位又相继接到赴外地轮训驻训任务。团党委正酝酿带队人选之际,王维新主动请战:“我去吧,让我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驻训期间,王维新始终坚守一线,跟班飞行没落一次,值班值勤毫不含糊。在某重大演练任务中,他带领机务人员连续奋战,及时发现排除了飞机突发环控系统故障,确保了战机顺利参演。
“这个时候,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只要领导做好了,再大的困难都不是事儿。”张冠增说,“我们党委一班人不看调门看定力,不看表态看行动,把干好工作、带好部队作为对改革的最大支持、对组织的最好回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记者了解到,团领导中不乏年龄快要到杠、任职年限即将到顶者,在节骨眼上,他们干劲不松、标准不降、斗志不减。
今年春节前夕,该团突然接到转场驻训命令。驻训机场环境陌生,组训、战备压力大,而且当时不少官兵家属都赶来部队过年……部署会上,团长吴郑军第一个表态:“我带队飞!”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清楚,单位即将面临改革,团长的职务自然也面临调整。在这紧要关头,他考虑的不是自己今后的“位子”,而是肩上的“担子”,一门心思扑在练兵备战上。
以上率下,不令而行。会后,不论是空勤还是机务,都争着向团党委递交申请书,要求第一批参加转场驻训。为此,有人退掉了回家的车票,还有人把刚来队的家属和孩子送回了老家……
不忘初心,校准人生的未来坐标
走进团史馆,陈列柜中展放的一面“战斗枕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1979年2月,该团奉命担负空中支援掩护任务,受领任务后,飞行员在短短几天连续出动上百架次战机对我水面舰艇给予有力的掩护。由于任务完成出色,中央慰问团给参战官兵每人一面枕巾作为纪念,其中一面存放在团史馆。
如今,这面“战斗枕巾”已成为该团激发官兵投身改革强军的“活教材”。每年新员入营,团里第一时间组织官兵参观团史馆、听老前辈讲“战斗枕巾”的故事,激励一代代官兵不断发扬老一辈不怕死、不怕苦、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
改革当前,“忆入伍动机,谈改革强军”,官兵们反思自己认识的偏差,想清楚了入伍的初心,现在要做什么、干什么。“携笔从戎,一腔报国志是当初的想法,现在只盯着待遇、想着家庭、瞅着位置,和当初的理想变成了平行线……”在机务大队的党日活动上,军械主任徐学军出了汗、红了脸,引起了官兵们的思想共鸣。
“部队调整改革必然会牺牲个别官兵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打赢能力的提升,为什么身为战士的我们不能坦然接受?”团机务中队机械师、一级军士长吴清杰,经历过大小4次编制体制调整,面临岗位调整、职务变动、角色转换、利益取舍,执行命令是他和战友们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吴清杰先后维护过5种机型,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的保障工作,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3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相比个人的进退去留,大家思考更多的是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修理厂厂长冯立梁说。即使自己面临岗位调整,他仍然带领官兵连续攻关,取得某系统检查仪技术革新成果。
“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就算将来要换岗位也能适应。”在“改革怎么看、我该怎么干”的主题讨论中,四级军士长、电气师韩峰的话简单质朴。该厂机械加工车间主任于大明,入伍20多年,同样深有感触:“改革后还能不能继续当这个主任,我不关心,只要有助于战斗力提升,不管让我干啥都行!”
在营区,记者依然感受到官兵昂扬的精神状态:很少能够听到官兵议论个人进退去留,每个人都铆在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听从组织安排,进退走留听党的。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到哪都是打仗的兵!”“只要军队需要,不论去留我都干,因为只有改革才能强军,而强军梦正是我入伍最初的梦想!”面对改革,先后有数十名官兵服从组织安排,准备赶赴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