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先进典型

带民致富的“当代愚公”

2018年7月6日 14:25 

    人物名片

    张秀林,黑龙江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党总支书记。他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一个负债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500强村。张秀林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业之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十佳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所在村党组织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如果你来到黑龙江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映入眼帘的,将是令你震撼的现代化农业园区、食品公司、良种研究所、奶牛牧场……还有长营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村党总支书记张秀林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一个负债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500强村。如今的长营村,全村总产值2.3亿元,固定资产2.1亿元,人均收入2.3万元。长营村村民常说:“没有张秀林,就没有长营村的今天。”

    填坑造田让村民有地可种

    张秀林是个能吃苦、重实干的人。1971年,刚当上村书记时,村里穷得叮当响,账面上仅有3.76元,外债却有17万元。

    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张秀林带头干起了给林场倒套子、拉木头这个既累又苦、没人干的活。一个冬天,张秀林顶着刺骨的寒风,摸爬滚打、忍饥受冻,为村里赚回来1万8千块钱。张秀林靠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资金,为长营村相继办起了制钉厂、农机修配厂等村办企业,成立了运输队,不但还清了外债,还有了百万元的存款。

    虽然长营富了,但土地始终是张秀林的心结。他知道,作为农民,土地就是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地从哪来呢?他盯上了村头修建哈绥铁路遗留下的取土大深坑。

    1993年冬,长营村正式向大坑“宣战”。他带人顶风冒雪,早上3点半出工,晚上就住工地塑料大棚,啃馒头、喝豆腐汤。

    张秀林一干就是13年,填坑造田1480亩,“再造”了一个长营村,他也被称村民称为“当代的愚公”。

    整合公司开展产业化经营

    有了土地怎么办?一次,省农科院的专家说:“长营村处在山谷里,适合种种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秀林与省内3家农业科研单位合作,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水稻研发机构——哈尔滨长营水稻高新技术研究所。目前,长营村推广繁育优质品种32个,年产水稻良种900多万斤,年获利1300万元。2008年又买断了尚志市种子公司,形成了集科研、示范、生产、推广于一体的良种产业链条。

    繁育良种参与的群众毕竟有限,为让更多群众致富,张秀林在浆果产业上做起了文章。投资3400余万元,建设了仓储能力2000吨的浆果冷冻加工厂,成立了长营食品有限公司,使浆果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

    在此基础上,张秀林又协调周边6个村,通过购买、承包等方式,使长营村耕地经营面积达到13000亩,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有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大豆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红树莓1500亩,黑加仑500亩,优质苗木繁育300亩,成为水稻、大豆良种研发基地、浆果繁育基地。投资1260万元,在园区建大棚60栋,温室10栋,打抗旱机井69眼,购置农业机械67台(套),实现全程机械化。

    创新、求变是张秀林带领村民不断成功的法宝。为形成长营品牌,他将28家企业整合为长营食品有限公司、种业有限公司、林木有限公司、农机作业公司、物流运输公司“五大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长营村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带领党员为民承诺办实事

    经济发展到哪里,张秀林就把党的工作开展到哪里。他在水稻、浆果、运输、畜牧四个产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实行“支部+合作社”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提升了党组织服务能力和创业水平,使党建与经济建设共进双赢。

    张秀林每年都带领党员向群众承诺办好事、办实事,能干什么就承诺什么。几年来,全村党员兑现好事实事392件。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两委”班子成员全部满票连任,班子真正得到了村民的信任。

    为了长营村,张秀林累得全身是病。记者问他:“你图啥?”张秀林说:“只要长营村好、老百姓好,我再苦再累也值!”

    如今的长营村,60岁以上老人有养老金,考入大学的有补助,企业职工有养老保险,村民医疗保险都由集体缴纳,建新房的有补贴,发展特色产业有奖励,村民身故家属发放丧葬费……村民们享受到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待遇,过上了自豪、幸福的生活。有了张秀林,老百姓心里就有底,他们相信美丽的“长营梦”很快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