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先进典型

福建南平市委副书记张国旺:“解决问题的能手”

2018年10月9日 15:26  来源:新华社

    

    图为张国旺(中)在调研。

    金秋时节,福建南平延平区曾厝村的香菇大棚里人来人往、车流穿梭,刚经过高温加热的菌筒散发出浓浓木香。正忙着搬运菌筒的菇农曾禹尧,一下子就认出了走进大棚的南平市委副书记张国旺。

    “去年您过来拆猪圈,当场拍板保留我那座四层高的养猪大楼,现在那里装备了吊车、蒸笼,已经成了香菇加工车间。”56岁的曾禹尧难掩激动,“我牵头办了食用菌合作社,村里有104户村民参股,八成以上是以前的养猪户。”

    地处闽江源头的延平区,近年来饱受生猪养殖之苦,空气中弥漫着猪粪味儿,几乎看不到清澈的水。2017年2月起,在张国旺直接推动下,延平区启动铁腕治污,短短的100天就削减生猪400余万头,辖区内水质明显好转。

    “在延平‘清猪’无异于‘自断筋骨’,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担任整治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的张国旺同志靠前指挥,提出从“拆、转、治、清、管、查”六个方面综合发力,确保办法措施周到,出现问题有预案。

    敢于动真碰硬,是张国旺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善于攻坚克难,推进工作有实招,则让张国旺有了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底气。张国旺“解决问题的能手”这一称号,在南平市干部群众中不胫而走。

    ——在群众工作中,寻找政策规定与群众诉求之间的平衡点。延平区吴某经常缠访闹访,时任南平市政法委书记的张国旺主动揽下这起“骨头案”,两年内先后接访、约访、下访百余次,逐渐解开吴某的心结。他还牵线搭桥,通过社会救助解决吴家生计问题,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上世纪80年代,南平来舟柴油砖厂数百名工人户籍农转非,但在本世纪初工厂破产后,他们又要求转回农业户口分林分田。一边是下岗工人三天两头上访,另一边是村民拒不同意出让利益,闹得不可开交。时任延平区委书记的张国旺想到了一个折中之策,下岗工人中只允许一户一人享受“一代林”的集体分成,双方各让一步,最终达成和解。

    ——在经济工作中,从数据指标的细微变化中求索发展之道。在谈及南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张国旺一口气说出了财政收入、税收、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近10个经济指标,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信敏说,“国旺同志被同事们称为‘存储器’‘活字典’,他很擅长从数据变化中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决策。

    作为南平市工业领导小组组长,张国旺提出“精准调度、精准激励、精准考评、精准服务、精准解困”的发展思路,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7.6%,工业用电增长9.2%,增幅居全省前列,逆转了2012年以来连续负增长的局面。

    “南平市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超过70%,一些病种尚未列入大病医保目录,脱贫压力仍然很大。”张国旺协调慈善总会在2018至2020年每年捐资1200万元,用于报销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看病自付部分费用,目前受助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

    ——在综治工作中,抓住“牛鼻子”破解社会治理难题。2010年前后,南平市综治考评在全省排名一度靠后。张国旺2011年任南平市政法委书记后,对症下“药方”,创新提出医患纠纷“南平解法”、农村社会治理“1+3”“四无村”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社会治理品牌。

    ——在督查工作中,“一把尺子量到底”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建立大督查、一线考察机制,实际上是我用制度来得罪人,不是我个人得罪人。”作为南平市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国旺确定考评规则就从细处着手,“同样的招商引资规模,小县城的加分要高于大县城。”

    大督察组综合协调组组长张文高说,张国旺同志还提出对七大产业的督查采取“3+2+2”模式,各县市确定3个主导产业,不搞一刀切,“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创业动力”。开展督查以来,共督促整改问题6236个,问责问效1048起,有效促进了发展提速提效。

    “逢山铺路,遇水搭桥,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化解难题的同时,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张国旺说。

    

    图为张国旺(中)在调研。

    金秋时节,福建南平延平区曾厝村的香菇大棚里人来人往、车流穿梭,刚经过高温加热的菌筒散发出浓浓木香。正忙着搬运菌筒的菇农曾禹尧,一下子就认出了走进大棚的南平市委副书记张国旺。

    “去年您过来拆猪圈,当场拍板保留我那座四层高的养猪大楼,现在那里装备了吊车、蒸笼,已经成了香菇加工车间。”56岁的曾禹尧难掩激动,“我牵头办了食用菌合作社,村里有104户村民参股,八成以上是以前的养猪户。”

    地处闽江源头的延平区,近年来饱受生猪养殖之苦,空气中弥漫着猪粪味儿,几乎看不到清澈的水。2017年2月起,在张国旺直接推动下,延平区启动铁腕治污,短短的100天就削减生猪400余万头,辖区内水质明显好转。

    “在延平‘清猪’无异于‘自断筋骨’,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担任整治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的张国旺同志靠前指挥,提出从“拆、转、治、清、管、查”六个方面综合发力,确保办法措施周到,出现问题有预案。

    敢于动真碰硬,是张国旺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善于攻坚克难,推进工作有实招,则让张国旺有了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底气。张国旺“解决问题的能手”这一称号,在南平市干部群众中不胫而走。

    ——在群众工作中,寻找政策规定与群众诉求之间的平衡点。延平区吴某经常缠访闹访,时任南平市政法委书记的张国旺主动揽下这起“骨头案”,两年内先后接访、约访、下访百余次,逐渐解开吴某的心结。他还牵线搭桥,通过社会救助解决吴家生计问题,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上世纪80年代,南平来舟柴油砖厂数百名工人户籍农转非,但在本世纪初工厂破产后,他们又要求转回农业户口分林分田。一边是下岗工人三天两头上访,另一边是村民拒不同意出让利益,闹得不可开交。时任延平区委书记的张国旺想到了一个折中之策,下岗工人中只允许一户一人享受“一代林”的集体分成,双方各让一步,最终达成和解。

    ——在经济工作中,从数据指标的细微变化中求索发展之道。在谈及南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张国旺一口气说出了财政收入、税收、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近10个经济指标,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信敏说,“国旺同志被同事们称为‘存储器’‘活字典’,他很擅长从数据变化中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决策。

    作为南平市工业领导小组组长,张国旺提出“精准调度、精准激励、精准考评、精准服务、精准解困”的发展思路,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7.6%,工业用电增长9.2%,增幅居全省前列,逆转了2012年以来连续负增长的局面。

    “南平市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超过70%,一些病种尚未列入大病医保目录,脱贫压力仍然很大。”张国旺协调慈善总会在2018至2020年每年捐资1200万元,用于报销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看病自付部分费用,目前受助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

    ——在综治工作中,抓住“牛鼻子”破解社会治理难题。2010年前后,南平市综治考评在全省排名一度靠后。张国旺2011年任南平市政法委书记后,对症下“药方”,创新提出医患纠纷“南平解法”、农村社会治理“1+3”“四无村”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社会治理品牌。

    ——在督查工作中,“一把尺子量到底”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建立大督查、一线考察机制,实际上是我用制度来得罪人,不是我个人得罪人。”作为南平市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国旺确定考评规则就从细处着手,“同样的招商引资规模,小县城的加分要高于大县城。”

    大督察组综合协调组组长张文高说,张国旺同志还提出对七大产业的督查采取“3+2+2”模式,各县市确定3个主导产业,不搞一刀切,“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创业动力”。开展督查以来,共督促整改问题6236个,问责问效1048起,有效促进了发展提速提效。

    “逢山铺路,遇水搭桥,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化解难题的同时,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张国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