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巡视巡查

共同呵护蓝天碧水净土——代表委员热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年3月12日 06:5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

    大家表示,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凝聚共识,抓好生态保护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必须毫不松懈抓好生态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认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应树立新发展理念,这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现已成为新时代的标志,必须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的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邯郸市钢铁企业聚集,近年来,该市在狠抓过剩产能化解、燃煤污染治理等问题上持续用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市长王立彤介绍,去年该市PM2.5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8%,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二,“大气污染防治打了个翻身仗”。未来将在结构调整、深度减排、精准管控三个方面继续发力,力争啃下大气污染防治的硬骨头。

    空气质量全国排名依旧靠后的现实,让山西省临汾市市长刘予强代表深感治污任务任重道远:“环境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环保本身就是抓发展。”今年,临汾将坚定信心,坚决破除“煤炭依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努力走绿色发展之路,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攻克突出问题,推进生态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甘肃地跨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当前,甘肃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自然灾害等生态问题多发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与水患灾害并存,生态治理任务艰巨繁重。”针对甘肃的实际情况,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昌林建议,加大对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示范区、白龙江引水工程、甘肃省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母亲河的保护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刘同德认为,保护好母亲河,仅靠源头省份力量薄弱,难以为继,必须树立流域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受益补偿原则,充分调动起全流域的力量,开展流域省份协同保护、共建共享。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要集中整治重污染区。这样可以抓住牛鼻子,解决主要矛盾。”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国有大中型企业对贯彻党和政府提出的排放标准、排放升级要求,一直起着引领作用。小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暂时不能达到环保标准,政府则要给予明确的时间节点,加强帮扶指导。

    改善生态环境,动真碰硬久久为功

    “生态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说,“保护生态、防治污染,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需要大刀阔斧、动真碰硬,更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去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6.8%,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

    “树牢正确导向,让绿色发展‘成自觉’,也要强化系统思维,让生态治理‘一体化’。”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认为,保持八闽山水的“高颜值”,还应压实环保责任,让生态监管“长牙齿”,通过创新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建立经常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强化生态文明考核追责。

    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议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依法推动企业主动承担全面履行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充分发挥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职能作用。

    “建议完善绿色考核机制。以覆盖范围、深化程度为标准,构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绿色消费品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等引导绿色生活的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能满足加快引导绿色生活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机制,使各级政府切实担当起引领人民绿色生活,促进绿色发展的组织者、管理者的责任,引导各地和各领域加快绿色发展转型,推动全社会加快实现绿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说。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家表示,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凝聚共识,抓好生态保护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必须毫不松懈抓好生态保护。全国政协委员、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认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应树立新发展理念,这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现已成为新时代的标志,必须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的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河北省邯郸市钢铁企业聚集,近年来,该市在狠抓过剩产能化解、燃煤污染治理等问题上持续用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市长王立彤介绍,去年该市PM2.5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8%,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二,“大气污染防治打了个翻身仗”。未来将在结构调整、深度减排、精准管控三个方面继续发力,力争啃下大气污染防治的硬骨头。空气质量全国排名依旧靠后的现实,让山西省临汾市市长刘予强代表深感治污任务任重道远:“环境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环保本身就是抓发展。”今年,临汾将坚定信心,坚决破除“煤炭依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努力走绿色发展之路,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攻克突出问题,推进生态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甘肃地跨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当前,甘肃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自然灾害等生态问题多发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与水患灾害并存,生态治理任务艰巨繁重。”针对甘肃的实际情况,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昌林建议,加大对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示范区、白龙江引水工程、甘肃省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母亲河的保护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刘同德认为,保护好母亲河,仅靠源头省份力量薄弱,难以为继,必须树立流域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受益补偿原则,充分调动起全流域的力量,开展流域省份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要集中整治重污染区。这样可以抓住牛鼻子,解决主要矛盾。”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国有大中型企业对贯彻党和政府提出的排放标准、排放升级要求,一直起着引领作用。小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暂时不能达到环保标准,政府则要给予明确的时间节点,加强帮扶指导。改善生态环境,动真碰硬久久为功“生态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说,“保护生态、防治污染,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需要大刀阔斧、动真碰硬,更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去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6.8%,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树牢正确导向,让绿色发展‘成自觉’,也要强化系统思维,让生态治理‘一体化’。”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认为,保持八闽山水的“高颜值”,还应压实环保责任,让生态监管“长牙齿”,通过创新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建立经常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强化生态文明考核追责。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议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依法推动企业主动承担全面履行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充分发挥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职能作用。“建议完善绿色考核机制。以覆盖范围、深化程度为标准,构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绿色消费品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等引导绿色生活的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能满足加快引导绿色生活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机制,使各级政府切实担当起引领人民绿色生活,促进绿色发展的组织者、管理者的责任,引导各地和各领域加快绿色发展转型,推动全社会加快实现绿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