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巡视巡查

特殊的就业季

2020年7月4日 06:2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求职者在2020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暨西藏高校毕业生大型现场招聘会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便企业招聘人才,上海市近日逐步恢复现场招聘会、面试会,应聘者可在线预约参加面试。图为高校毕业生走进招聘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夏至时分,复旦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唐宇(化名)回到阔别近半年的学校。在帮助未返校的同学收拾行李、办理离校手续后,他与室友在毕业墙前留下一张自拍。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传统春季招聘“金三银四”的热门期不再,874万毕业生迎来了特殊的就业季。调查显示,企业缩招、面向应届生的岗位有限等都是今年就业季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需要多给应届生求职一些支持。

    云毕业与云招聘 应对疫情不利影响

    “云毕业答辩、云毕业典礼、云毕业照,我的感觉就是太匆忙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应届硕士毕业生李倩告诉记者。

    受到疫情影响的不仅是毕业状态,更是下一步的去向选择。相比于往年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按部就班的秋招、春招,今年的就业季变化给毕业生带来更大的挑战。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但求职申请人数增加69.8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提到,从3月份毕业生进入春季招聘市场,就遇到了显著的供需矛盾。交通/运输、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旅游/度假、汽车/摩托车等行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均较为严峻。

    二季度初,BOSS直聘招聘网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也显示,贸易、进出口行业受到国外疫情的二次冲击,纺织、鞋履、小商品等领域外贸订单数急剧下降,贸易/进出口的岗位校招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3.1%。能够吸纳大量应届生就业的服务业和贸易行业需求同样降低四成。收缩程度最大的是金融行业,较2019年同期降幅超过一半。

    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吉雨萌此前因准备研究生考试,没有参与秋招。后来陆续投出不少简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幸好学校帮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组织线上招聘,帮助我们解决了就业难题。”她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在学校组织下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近期已经通过面试。

    和吉雨萌一样,线上应聘成为毕业生在疫情期就业季求职的重要方式。据了解,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教育部联合地方、高校以及社会招聘网站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但是,不少地方线上招聘活动中的进场企业数、岗位投放量同比呈现“双下降”趋势,与持续增加的就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以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的河南省为例,据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看,河南全省70%以上高校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但在市场前景不明、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对新的用人招聘计划比较谨慎,甚至取消了原定用人计划。国企等大型企业稳岗压力偏大,拉动毕业生就业驱动力不足。

    “不仅是岗位少了,流程的变化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线上招聘虽然看起来机会不少,但需要更多的筛选,流程上也很不一样,有些同学可能没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李培俊接受采访时,点出了今年就业季的特点。

    往年,公司与学生之间有一方提出解约互有发生,但今年,毕业生遭遇公司解约情况比较突出。一位环境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在知乎上分享,去年10月底,他与一家国企签订就业协议,但是今年4月底,他收到了公司解约通知和一笔违约金,不得不在春招的尾巴重新投入找工作的大潮中。

    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国有企业今明两年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

    升学扩招、帮扶就业、充实基层 千方百计找出路

    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国务院多次提出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各地也推出了不少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举措。其中,公务员、教师等岗位的扩招,以及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些机会。

    湖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黄一凡(化名)原计划在毕业后去日本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开学时间多次延迟,正在实习的单位也无转正机会。“这种不确定的过程特别容易心烦,每天都在考虑以后怎么办。实习两个月之后,看到教师和公务员有扩招,家人建议我先回去考试。”她说,回家考试就是想寻求一份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也吸引着更多的人。记者查询各地公务员招录情况发现,已公布考试计划的十余个省份均有明显扩招。如今年陕西省公务员招录于6月28日开始报名,共招聘5765人,相比于去年的4720人同比增长22%。内蒙古自治区在6月9日发布公务员招考简章,共计划招录7270人,较上年度的1471人扩招近400%。

    升学也是毕业生在工作之外的一大选择。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增加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虽然研究生扩招是近年的趋势,但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2020年扩招比例约为23.5%,远高于往年10%左右的扩招比例。

    总体来说,扩招意味着在录取线边缘的考生有更大的机会“上岸”,但机会依旧有限。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41万,相比去年的290万增长了17%。且扩招计划指标主要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

    今年考研失败、计划在明年“二战”的靳远思(化名)认为,研究生扩招对自己影响不大。“我考的是法律专硕,国家分数线还涨了5分,而且双一流高校实际扩招的也很少,但扩招对于愿意调剂的同学还是有帮助的。”

    为了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寻找出路,在传统的双选会之外,多家高校推出空中双选、空中专场宣讲,利用就业官微、微信QQ群等网络工具提供线上招聘服务,同时把用人单位、校友、校外资源协同起来促进就业。

    为了优化就业服务,拓宽供需渠道,上海市通过“一人一策”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推出“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要在今年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等举措。当地纪委监委跟进监督,坚决防止“被就业”和就业率“掺水”等问题的发生。天津市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实名制管理,精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对于离校后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时予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纳入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范围。河南省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以税费优惠、补贴等方式激发各用人单位广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推动现有就业项目扩容增量。

    各地政府还要求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三支一扶”计划拟招募3.2万人去基层,“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实施扩招,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今年也将落实毕业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粗略统计,这些政策可以提供大约55万个岗位。

    新领域与大市场 提供更长效的就业支持机制

    在各地各部门推出多项促就业措施的同时,环境与社会的变化也催生了“新的职业”,给求职者带来更多选择。

    据统计,互联网企业、机械/制造业、能源/化工/环保行业的应届生需求量不降反升。BOSS直聘研究院的报告也提到,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热门产业的应届生招聘力度普遍提升,应届生岗位占比也高于全行业均值。

    不少电商平台也针对高校应届生推出了专属岗位。如苏宁推出5000个岗位的管理培训生招聘计划和互联网店长工程招聘计划;生鲜电商叮咚买菜计划招聘1000名应届管理培训生,是去年的30多倍。

    某生鲜电商企业校招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由于需求旺盛,营收增长较快,因此扩大对于应届生的招聘也是公司发展的需要。招聘的应届生中,专业类岗位主要面向农林、水产专业的毕业生,而综合类岗位更开放,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司对于招聘来的应届生也有比较详细的发展规划。

    此外,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职业,提供可观的行业机会。以直播电商提供的岗位为例,记者从招聘平台上发现,包括主播、直播运营、选品官、直播场控、直播策划等多种新岗位,且大多对于工作经验无具体要求。

    不少毕业生也倾向于进入新经济行业。王新(化名)在今年4月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医疗”的公司。公司在疫情期间提供医生线上问诊等服务,得到较快发展。“进去之后发现公司的招聘量很大,包括IT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线上问诊服务的医生和护士需求量也很大。”他说。

    “很多新职业是从原有的职业中细分出来的,同时结合了最新技术和智能化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对此称,特殊时期给新职业提供了因时因势发展的可能。岗位的供应和需求都处于旺盛状态,不难预见,新业态将成为吸引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

    民营经济也是近年来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去向。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国家在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政策上,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他指出,“真正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这是潜力最大的方向。”

    今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引起了不少高校的重视。多位专家对此表示,要加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连接纽带,优化人才培养,提供更长效的就业支持机制。不少受访青年也希望高校不断调整更新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认为,高校目前在职业规划、课程设计和职场教育等方面,确实存在难以满足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情况。他建议,高校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机会,也可以邀请企业资深人士、优秀校友等,讲讲自己的职场经历和困惑、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职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指出,各高校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来办学,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市场脱节。“国内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推进改革步伐,并裁撤了一批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这也是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倒逼所致。”他指出,未来改革的总体趋势,是高校建立内省和评价机制,把大学的专业跟社会需求对接起来,实现产教一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求职者在2020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暨西藏高校毕业生大型现场招聘会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便企业招聘人才,上海市近日逐步恢复现场招聘会、面试会,应聘者可在线预约参加面试。图为高校毕业生走进招聘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夏至时分,复旦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唐宇(化名)回到阔别近半年的学校。在帮助未返校的同学收拾行李、办理离校手续后,他与室友在毕业墙前留下一张自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传统春季招聘“金三银四”的热门期不再,874万毕业生迎来了特殊的就业季。调查显示,企业缩招、面向应届生的岗位有限等都是今年就业季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需要多给应届生求职一些支持。

云毕业与云招聘 应对疫情不利影响

    “云毕业答辩、云毕业典礼、云毕业照,我的感觉就是太匆忙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应届硕士毕业生李倩告诉记者。受到疫情影响的不仅是毕业状态,更是下一步的去向选择。相比于往年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按部就班的秋招、春招,今年的就业季变化给毕业生带来更大的挑战。“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但求职申请人数增加69.8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提到,从3月份毕业生进入春季招聘市场,就遇到了显著的供需矛盾。交通/运输、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旅游/度假、汽车/摩托车等行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均较为严峻。二季度初,BOSS直聘招聘网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也显示,贸易、进出口行业受到国外疫情的二次冲击,纺织、鞋履、小商品等领域外贸订单数急剧下降,贸易/进出口的岗位校招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3.1%。能够吸纳大量应届生就业的服务业和贸易行业需求同样降低四成。收缩程度最大的是金融行业,较2019年同期降幅超过一半。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吉雨萌此前因准备研究生考试,没有参与秋招。后来陆续投出不少简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幸好学校帮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组织线上招聘,帮助我们解决了就业难题。”她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在学校组织下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近期已经通过面试。和吉雨萌一样,线上应聘成为毕业生在疫情期就业季求职的重要方式。据了解,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教育部联合地方、高校以及社会招聘网站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但是,不少地方线上招聘活动中的进场企业数、岗位投放量同比呈现“双下降”趋势,与持续增加的就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以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的河南省为例,据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看,河南全省70%以上高校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但在市场前景不明、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对新的用人招聘计划比较谨慎,甚至取消了原定用人计划。国企等大型企业稳岗压力偏大,拉动毕业生就业驱动力不足。“不仅是岗位少了,流程的变化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线上招聘虽然看起来机会不少,但需要更多的筛选,流程上也很不一样,有些同学可能没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李培俊接受采访时,点出了今年就业季的特点。往年,公司与学生之间有一方提出解约互有发生,但今年,毕业生遭遇公司解约情况比较突出。一位环境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在知乎上分享,去年10月底,他与一家国企签订就业协议,但是今年4月底,他收到了公司解约通知和一笔违约金,不得不在春招的尾巴重新投入找工作的大潮中。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国有企业今明两年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

升学扩招、帮扶就业、充实基层 千方百计找出路

    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国务院多次提出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各地也推出了不少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举措。其中,公务员、教师等岗位的扩招,以及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些机会。湖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黄一凡(化名)原计划在毕业后去日本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开学时间多次延迟,正在实习的单位也无转正机会。“这种不确定的过程特别容易心烦,每天都在考虑以后怎么办。实习两个月之后,看到教师和公务员有扩招,家人建议我先回去考试。”她说,回家考试就是想寻求一份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也吸引着更多的人。记者查询各地公务员招录情况发现,已公布考试计划的十余个省份均有明显扩招。如今年陕西省公务员招录于6月28日开始报名,共招聘5765人,相比于去年的4720人同比增长22%。内蒙古自治区在6月9日发布公务员招考简章,共计划招录7270人,较上年度的1471人扩招近400%。升学也是毕业生在工作之外的一大选择。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增加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虽然研究生扩招是近年的趋势,但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2020年扩招比例约为23.5%,远高于往年10%左右的扩招比例。总体来说,扩招意味着在录取线边缘的考生有更大的机会“上岸”,但机会依旧有限。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41万,相比去年的290万增长了17%。且扩招计划指标主要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今年考研失败、计划在明年“二战”的靳远思(化名)认为,研究生扩招对自己影响不大。“我考的是法律专硕,国家分数线还涨了5分,而且双一流高校实际扩招的也很少,但扩招对于愿意调剂的同学还是有帮助的。”为了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寻找出路,在传统的双选会之外,多家高校推出空中双选、空中专场宣讲,利用就业官微、微信QQ群等网络工具提供线上招聘服务,同时把用人单位、校友、校外资源协同起来促进就业。为了优化就业服务,拓宽供需渠道,上海市通过“一人一策”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推出“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要在今年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等举措。当地纪委监委跟进监督,坚决防止“被就业”和就业率“掺水”等问题的发生。天津市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实名制管理,精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对于离校后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时予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纳入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范围。河南省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以税费优惠、补贴等方式激发各用人单位广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推动现有就业项目扩容增量。各地政府还要求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三支一扶”计划拟招募3.2万人去基层,“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实施扩招,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今年也将落实毕业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粗略统计,这些政策可以提供大约55万个岗位。

新领域与大市场 提供更长效的就业支持机制

    在各地各部门推出多项促就业措施的同时,环境与社会的变化也催生了“新的职业”,给求职者带来更多选择。据统计,互联网企业、机械/制造业、能源/化工/环保行业的应届生需求量不降反升。BOSS直聘研究院的报告也提到,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热门产业的应届生招聘力度普遍提升,应届生岗位占比也高于全行业均值。不少电商平台也针对高校应届生推出了专属岗位。如苏宁推出5000个岗位的管理培训生招聘计划和互联网店长工程招聘计划;生鲜电商叮咚买菜计划招聘1000名应届管理培训生,是去年的30多倍。某生鲜电商企业校招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由于需求旺盛,营收增长较快,因此扩大对于应届生的招聘也是公司发展的需要。招聘的应届生中,专业类岗位主要面向农林、水产专业的毕业生,而综合类岗位更开放,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司对于招聘来的应届生也有比较详细的发展规划。此外,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职业,提供可观的行业机会。以直播电商提供的岗位为例,记者从招聘平台上发现,包括主播、直播运营、选品官、直播场控、直播策划等多种新岗位,且大多对于工作经验无具体要求。不少毕业生也倾向于进入新经济行业。王新(化名)在今年4月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医疗”的公司。公司在疫情期间提供医生线上问诊等服务,得到较快发展。“进去之后发现公司的招聘量很大,包括IT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线上问诊服务的医生和护士需求量也很大。”他说。“很多新职业是从原有的职业中细分出来的,同时结合了最新技术和智能化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对此称,特殊时期给新职业提供了因时因势发展的可能。岗位的供应和需求都处于旺盛状态,不难预见,新业态将成为吸引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民营经济也是近年来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去向。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国家在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政策上,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他指出,“真正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这是潜力最大的方向。”今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引起了不少高校的重视。多位专家对此表示,要加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连接纽带,优化人才培养,提供更长效的就业支持机制。不少受访青年也希望高校不断调整更新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认为,高校目前在职业规划、课程设计和职场教育等方面,确实存在难以满足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情况。他建议,高校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机会,也可以邀请企业资深人士、优秀校友等,讲讲自己的职场经历和困惑、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职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指出,各高校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来办学,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市场脱节。“国内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推进改革步伐,并裁撤了一批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这也是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倒逼所致。”他指出,未来改革的总体趋势,是高校建立内省和评价机制,把大学的专业跟社会需求对接起来,实现产教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