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 07:5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曹静静
图为6月29日,邱海波(右一)在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会上领奖。
6月29日,江苏省委授予30名同志“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中之一就是被网友戏称为“一月白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邱海波同志用最早的出征、最久的坚守,彰显了江苏人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品质。”省委书记娄勤俭如是说。
今年1月19日,邱海波在出差途中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其火速奔赴武汉的指令。没有丝毫迟疑,他坐上第二天最早一班火车紧急赶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当天下午就穿上防护服进入重症病区。
新冠肺炎没有特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邱海波发现,有些病人血氧饱和度尽管只有八十几,但过得还很“逍遥”,没有缺氧症状。当血氧突然往下掉的时候,可能患者很快就昏迷了。这种低氧血症是致命性的,对这样的病人,与其在心脏停了或者血氧严重掉下来以后再处理,不如提前预防。于是,邱海波和其他专家在中央指导组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普通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这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刚到武汉那段时间,邱海波主要巡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三家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那时候武汉的重症患者数量多,死亡病例持续增加,这让邱海波倍感压力。为了尽可能挽救重症患者,邱海波提出了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方案。按照这种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将插管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这种高危的操作让不少医护人员非常紧张,于是,邱海波经常带头操作,给其他医护人员做好技术示范。
在当时的武汉,比治疗更紧迫的是床位紧张的问题。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把一些综合实力强的医院改造成集中收治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建议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随着定点医院的增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迅速建成,以及收治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床位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一个月后,武汉市10家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的八千张床位有近一千张空床,已经达到“床等病人”的状态。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家,重症患者在哪里,邱海波就在哪里。他深入临床一线,密切关注轻型、普通型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了预警指标及相应治疗原则。他总结重症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提出了重症患者早期识别、预警和早期治疗原则。按照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要求,他主持制定并更新完善7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以及重型和危重型诊疗方案。此外,他还专门制定了呼吸治疗流程、气管插管流程和注意事项、ECMO治疗流程。他还根据重症的专业特点及自己的专业视角,提出了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专家下沉、建立重症医院,以及调遣重症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等举措,这些举措对湖北抗疫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4月26日下午,邱海波离开战斗了99个日夜的武汉。但他不是回江苏,而是按照新的指令,奔赴黑龙江继续抗疫。
刚到哈尔滨的时候,邱海波注意到有几位重症患者病情一直在加重,核酸持续呈阳性。对于这样的患者,一些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包括他在此前探索运用的一些抗病毒药物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特效。根据在武汉抗疫期间形成的经验,他认为,恢复期血浆治疗对于患者转阴有一定效果,所以就向国家卫健委申请,希望能够尽快调用武汉患者恢复期血浆。24小时之内,武汉的几万毫升血浆迅速调到黑龙江,对救治黑龙江的患者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邱海波说:“湖北的新冠出院病人在自己身体并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就毫不迟疑贡献出自己的血浆,让我和这里的医生、患者都十分感动。”
在哈尔滨连续奋战17天后,黑龙江省内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邱海波觉得,他应该可以回家了。
可就在这时,吉林舒兰输入性疫情暴发了。5月13日,邱海波又与国家卫健委的专家团队一起,从黑龙江奔赴吉林抗击疫情一线。在吉林奋战23天后,他终于迎来了战“疫”的胜利。
6月5日,邱海波顺利回到阔别139天的家乡。出发时是严冬,归来时已是盛夏。当记者问到抗疫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时,他满怀深情地说:“抗疫的胜利,不完全是医疗技术的贡献,也不仅是国家专家组团队、省级团队和当地医疗队的努力,还有武汉的病人捐献康复期血浆的贡献,是兄弟同心、血浓于水的胜利。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曹静静图为6月29日,邱海波(右一)在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会上领奖。6月29日,江苏省委授予30名同志“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中之一就是被网友戏称为“一月白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邱海波同志用最早的出征、最久的坚守,彰显了江苏人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品质。”省委书记娄勤俭如是说。今年1月19日,邱海波在出差途中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其火速奔赴武汉的指令。没有丝毫迟疑,他坐上第二天最早一班火车紧急赶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当天下午就穿上防护服进入重症病区。新冠肺炎没有特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邱海波发现,有些病人血氧饱和度尽管只有八十几,但过得还很“逍遥”,没有缺氧症状。当血氧突然往下掉的时候,可能患者很快就昏迷了。这种低氧血症是致命性的,对这样的病人,与其在心脏停了或者血氧严重掉下来以后再处理,不如提前预防。于是,邱海波和其他专家在中央指导组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普通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这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刚到武汉那段时间,邱海波主要巡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三家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那时候武汉的重症患者数量多,死亡病例持续增加,这让邱海波倍感压力。为了尽可能挽救重症患者,邱海波提出了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方案。按照这种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将插管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这种高危的操作让不少医护人员非常紧张,于是,邱海波经常带头操作,给其他医护人员做好技术示范。在当时的武汉,比治疗更紧迫的是床位紧张的问题。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把一些综合实力强的医院改造成集中收治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建议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随着定点医院的增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迅速建成,以及收治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床位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一个月后,武汉市10家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的八千张床位有近一千张空床,已经达到“床等病人”的状态。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家,重症患者在哪里,邱海波就在哪里。他深入临床一线,密切关注轻型、普通型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了预警指标及相应治疗原则。他总结重症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提出了重症患者早期识别、预警和早期治疗原则。按照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要求,他主持制定并更新完善7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以及重型和危重型诊疗方案。此外,他还专门制定了呼吸治疗流程、气管插管流程和注意事项、ECMO治疗流程。他还根据重症的专业特点及自己的专业视角,提出了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专家下沉、建立重症医院,以及调遣重症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等举措,这些举措对湖北抗疫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4月26日下午,邱海波离开战斗了99个日夜的武汉。但他不是回江苏,而是按照新的指令,奔赴黑龙江继续抗疫。刚到哈尔滨的时候,邱海波注意到有几位重症患者病情一直在加重,核酸持续呈阳性。对于这样的患者,一些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包括他在此前探索运用的一些抗病毒药物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特效。根据在武汉抗疫期间形成的经验,他认为,恢复期血浆治疗对于患者转阴有一定效果,所以就向国家卫健委申请,希望能够尽快调用武汉患者恢复期血浆。24小时之内,武汉的几万毫升血浆迅速调到黑龙江,对救治黑龙江的患者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邱海波说:“湖北的新冠出院病人在自己身体并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就毫不迟疑贡献出自己的血浆,让我和这里的医生、患者都十分感动。”在哈尔滨连续奋战17天后,黑龙江省内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邱海波觉得,他应该可以回家了。可就在这时,吉林舒兰输入性疫情暴发了。5月13日,邱海波又与国家卫健委的专家团队一起,从黑龙江奔赴吉林抗击疫情一线。在吉林奋战23天后,他终于迎来了战“疫”的胜利。6月5日,邱海波顺利回到阔别139天的家乡。出发时是严冬,归来时已是盛夏。当记者问到抗疫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时,他满怀深情地说:“抗疫的胜利,不完全是医疗技术的贡献,也不仅是国家专家组团队、省级团队和当地医疗队的努力,还有武汉的病人捐献康复期血浆的贡献,是兄弟同心、血浓于水的胜利。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