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首页 > 红色之声

锄奸!揭秘中央特科惩处叛徒白鑫的隐秘故事

2019年4月13日 19:30  来源:红色之声

  他们,战斗在地下

  他们,战斗在敌人的心脏

  他们,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

  他们,就是中共中央特科的战士们!

  △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

  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重新搬回上海租界。不久后,周恩来组织成立了中共中央特科,主要目的是在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保护我党的机构组织和同志,同时惩处叛党分子。

  1929年,我党主要领导人彭湃等4人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中央特科随即展开了一场营救同志和惩处叛徒的行动,最终在原霞飞路的和合坊将叛徒白鑫处决,从此威名远扬。

  今天,听小红(ID:hszs1921)讲述中央特科惩处叛徒白鑫的隐秘故事……

  陈赓,是中央特科情报科的科长,对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了解。

  陈赓曾于1961年来到上海,还自行骑车游历、重温了战斗过的每个地方,他身边的人则为他的“突然失踪”万分焦急。陈赓回来后得知全警卫处都出动了去找他,不禁笑了:“上海我是最熟悉的,我要走,你们哪跟得上?反盯梢是我的老本行啊!”

  是的,陈赓曾在谍海沉浮多年。

  1926年9月,陈赓秘密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中共中央报到,陈独秀派他前往苏联,接受契卡的培训。半年里,他先在伯力学习侦探、审讯,又到海参崴学习暴动、劫狱、爆破、射击、秘密通讯等专门技术。1928年春,25岁的陈赓奉周恩来之命进入特科,任情报科科长。(相关链接:陈赓抓陈赓?揭秘中央特科情报科长陈赓在上海的传奇故事!)

  1927年,是一个充满灾难的年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两次被迫迁移。第一次是从上海迁往武汉,第二次则是从武汉迁回上海。(相关链接:揭秘!1921年至1927年,中共中央驻地为何几度变迁?)

  中共中央迁到上海之后,就藏身在租界里——这是一块国民党势力无法直接插手的“国中之国”,租界的弄堂里四通八达,出现紧急情况容易转移,这些就为设立党的秘密机关进行地下活动提供了便利。

  1927年10月9日,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将特务工作处,改组为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此后,在白色恐怖之下,保卫中共中央的千斤重担,便压在了这支年轻的政治保卫队伍的肩上。

  特科任务非常明确:一是保卫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了解和掌握敌人的动向,向苏区通报敌情;二是营救被捕同志;第三个任务就是惩办叛徒。

  

  在1927年中央特科成立后的几年时间里,党内叛变事件时有发生。其中,1929年8月间发生的白鑫叛变事件,无论从影响还是从破坏程度上来说,都史无前例。

  △ 电视剧《陈赓大将》中白鑫的形象

  白鑫,1929年调入中央军委,任中央军委秘书。当年7月,他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常委情报处长范争波秘密接洽。

  

  1929年8月24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新闸路上的经远里12号开会。与会人员包括政治局候补委员彭湃及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人,周恩来原本也计划出席这次会议,但因有其他要务而没有按时到达会议现场。

  可没想到,会议开始不久,经远里12号就被国民党包围,与会人员连应急准备都来不及做就全部被捕了。紧接着,中外捕探蜂拥而至,拿着照片比对抓人。

  此次袭击的针对性很强,一是冲着周恩来,二是冲着彭湃。幸亏当天周恩来临时有事没来参与会议,不然他也将被捕。

  周恩来是中央军委书记,白鑫是中央军委秘书,凡是周恩来亲临现场的军委会议,都由白鑫落实会场,并将确切的时间和地点逐一通知与会者。

  可白鑫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向国民党市党部秘密自首,一心想以周恩来等同志的生命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彭湃等人被捕的当天晚上,周恩来立即着手策划对被捕同志的营救工作,并指示中央特科负责人陈赓,尽快联络与中共暗中保持特别关系的国民党特务机构驻上海特派员杨登灜,查明向敌人告密的叛徒。

  杨登灜以国民党最高特务机构——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高级情报员、国民党中央驻沪特派员的身份和权力,很快从上海特务部门查明:中共中央军委召开这次会议的秘密,是白鑫告发的。

  由于枪支准备不周,耽误了时机,营救未能成功。8月30日,彭湃与杨殷、颜昌颐和邢士贞神态自若地唱着《国际歌》,高呼“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从容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相关链接:他,大家族的“逆子”,乡亲口中的“菩萨”,中国农民运动的“大王”)

  彭湃等牺牲后,周恩来代表党中央起草了《以群众的革命斗争回答反革命的屠杀》的“告人民书”,同时下令:“一定要把叛徒白鑫干掉!”

  1929年9月14日,《民国日报》刊载了一则耐人寻味的报道,说白鑫以前受人之愚,误入共党,罪状较轻,已由蒋主席负责保出,业于前日带往南京,以期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这事蹊跷,难道白鑫真的是被他的校长耳提面命,带往南京,闭门思过去了吗?是空穴来风,还是掩人耳目的烟雾呢?

  这时传来消息,白鑫并没有离开上海,患上疟疾,正急着找医生看病。

  于是,陈赓立刻通知了白鑫平日看病找的柯麟。

  白鑫并不知晓,柯麟是陈赓手下的特科人员,这个诊所是党中央的会议场所,传染病房是高层领导的会议室。

  不久白鑫便找到了柯麟。

  在诊所里,柯麟佯装配药,实则通风报信。这时,白鑫感到不妙,慌忙逃走。从此,他再没去过柯麟的诊所。

  但柯麟也因此知晓,白鑫躲在霞飞路和合坊(今淮海中路526弄)43号,压根没有去南京。

  和合坊43号是国民党特务头子范争波的公馆,尽管有保卫人员的保护,白鑫依旧觉得有危险,惶惶不可终日。他向国民党请求去意大利,躲过风头再出来。

  很快,他要离开上海的消息被共产党获悉,周恩来等人觉得,惩治白鑫事不宜迟。

  一个月时间内,弄堂里的人们都换成了中央特科的耳目,白鑫出发的细节也都被周恩来等人掌握。

  1929年11月11日下午,陈赓亲自带领红队队员埋伏在弄堂里,随时等待白鑫的出现。晚上十点多,接白鑫的车来了,十一点多,白鑫走出公馆,身边还有范争波兄弟共七人。

  白鑫离汽车还有几米远时,特科人员突然从黑暗中冲出,白鑫掏出手枪准备还击,但还没来得及开枪就被逼到了角落里。

  

  就这样,白鑫被枪决了!

  这一消息随后陆续见诸报端,从标题和版面看,处决白鑫着实是条“大新闻”。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新闻只有标题,没有具体内容,一律留白了——因为书报审查没通过。为什么没通过?因为白鑫被处决一事,大长了革命者的志气,大灭了反动派的威风!(相关链接: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英雄丨纪念中央特科成立90周年)

  霞飞路侧的枪声

  ↓↓↓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综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谍战揭秘:霞飞路侧的枪声》等

  编辑:Ariel

  审稿:程伟民